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入门股票分析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揭秘上市公司财务机要:100新竞争力公司诞生
发布时间:2010-5-18 19:16:47
 
文章内容

NO.054:巨化股份;NO.055: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风能成本很便宜,巨化股份最纯粹CDM概念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实验室研究员 赖文极/文

“节能这个概念现在被称为除水、火、电、核、煤之后的第六大能源”,银河证券分析师沈文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传统环保概念里的工业节能板块,实际上也蕴含着巨大经济利益和投资价值。

除此之外,在中国本土人口红利优势不断下降、成本优势日益丧失的新形势下,环保更多了一层可挖掘的利益——节能价值。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石油天然气占比约20%。这就决定了节能主要就是节煤、节油。因此,可以替代煤以及石油的新能源就成了市场的新宠。

巨化股份:CDM收益对每股收益的贡献率达到50%

巨化股份(600160.SH)主要从事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09年业绩并不乐观,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都同比下降-30.57%和-44.1%。

但巨化股份的亮点在于2009年前三季度其CDM收益对每股收益的贡献率达到50%,这令巨化股份的盈利状况大幅改善。

其CDM的刺激点在于制冷剂价格的持续高位,目前制冷剂出口复苏加剧、国内制冷液需求旺盛,欧洲和美国逐步淘汰F22制冷设备,导致全球F22产能急剧萎缩。

全球氯碱失衡,氯化物原料紧俏,下游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制冷剂行情一路向好,巨化股份的环保制冷剂产品供不应求。

另外巨化股份在催化剂、PVDC合成、电子级氢氟酸等技术都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了稳定生产。顺应国内外环保节能新形势的发展,巨化股份近两年行情被市场普遍看好。

中材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77.52%

中材科技(002080.SZ)2010年一季度风电叶片产品销售规模大幅增长,一季度实现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90.48%,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77.52%。

中材科技4月份又公告了拟在吉林白城、甘肃酒泉、北京八达岭三地合计扩产400套1.5MW叶片和600套3MW叶片产能。

本次扩产相当于1600套1.5MW叶片,123%于2009年底产能(1300套1.5MW叶片)。

中材科技扩张势头强劲,新布局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是我国风能资源的丰富区域,这种无污染低消耗的风能业务大大减少了能源成本上涨对中材科技的冲击,中材科技的后续发展充满想象。

NO.056:中信证券;NO.057:电广传媒

中信证券或为中国高盛,电广传媒52个创投的想象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实验室研究员 蒋雨潇/文

股权投资,在2007年曾经作为牛市的最后一个重大题材,而煽起猛烈的风火。新希望、雅戈尔、两面针等公司一再成为市场醉心的故事。当然,最终故事是要讲完的。

但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充分领会这一重要变化的必然性。即,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已经从消化需求开始走上了消化现金流的阶段,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周转快、现金流充沛的制造业公司。

我们清楚地知道,PE、VC越来越多,甚至泡沫成堆,一些上市公司陆续公告出资成立创投类公司。

于此同时,产业之间的打破、整合、重组已经渐成大势,比如百货业态的融合,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融合,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上述条件,都提供了中国式股权控股公司生长的温床。我们已经看到国内的主要民营企业都在学习李嘉诚。

在我们看来,两类公司可能走在历史前面。一是,大财团支持下的纯金融性投资控股公司,那就是我们期待着中国的高盛出世;二是,真正新锐的民营创投公司。

因此,我们特挑选出中信证券和参股达晨创投的电广传媒。

中信证券:期待中国高盛

因为“一参一控”问题,中信证券的估值遭遇了强大的不协调。这是任何人都可以预期的,也是简单的逻辑。一度在年初,甚至有中信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透露,中信证券股价会腰斩。实际上,中信证券的参控问题上的意外,在此前的业绩报告中已经陆续有所体现。

但这些都不能妨碍中信证券作为中国最先进券商的大战略实施。在可见未来,中信证券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高盛式的投行(中金是另一可能,但创新能力近年不足)。

中信证券去年实现净利润89.59亿元,同比增长22.6%,抗风险能力可见一斑。在此基础上,中信证券的最大想象来自于其券商以外的业务。中信证券不满足于做一家传统券商的战略定位。未来的中信必将涉猎多领域的有成长前景的金融产品。凡是金融创新的项目,中信均会染指,未来的中信毫无疑义会发展成一间具有中国特色的跨领域金融服务财团。

2009年年报投资收益并不好,但其直投业务发展迅速,2010年下半年将计入利润兑现期。直投子公司金石注册资本30亿元,目前公司已投资金额达到20多亿元,已经上市的4个项目合计浮盈13亿元。

中信证券近期重启国际化战略,我们拭目以待。

电广传媒:达晨究竟值多少钱

电广传媒的2009年年报并不出色,但是其公告的两件事情中却给了人们更多的期望。一是控股子公司湖南有线对湖南省19个县市有线网络增资扩股,其二是,增资设立华丰达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华丰达晨的设立,旨在推动跨省的数字电视产业的整合,资本与主业的配合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互补。

而控股子公司达晨创投的能量更不可限。电广传媒旗下全资创投企业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了52家企业,投资的同洲电子、拓维信息、圣农发展、亿纬锂能、爱尔眼科、网宿科技等6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公司创业投资迎来收获期。

一个大体估算是,达晨目前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对应市值大约是20亿,而电广传媒现在的总市值约80亿。而2009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4.58%,净利润同比上升37.94%,并不优异,毛利率突然下滑7个百分点,这是相当异常的现象。

NO.058:金风科技;NO.059:东方市场

云模式:寻找丛林里新物种,金风科技就是个大脑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实验室研究员 蒋雨潇/文

“云模式”是理财周报独家总结的商业模式。

它类似于目前盛行的“云计算”。这样的公司只做大脑,他只接纳任务,处理成方案,然后把任务分配给其他人。

1991年,美国著名学者罗杰·内格尔提出一种企业策略,主张以“虚”的业务活动为营运核心,外包“实”的业务活动,藉此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他把这个策略叫作“虚拟经营”,而理财周报认为,也许“云模式”更得其精髓。

这种模式迅速拓展到全球,在A股最中国最忠实粉丝是美特斯邦威,不过美邦近年的“重资产化”似乎表明了这种模式的命门:壁垒就在于对客户的控制能力。

金风科技:最轻的重工业

金风科技只可能被归入重工业,但它却是一家轻公司。

金风科技以30人的创业团队,800名员工,市值超2万名员工的想象。金风科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先揽活,再外包,后组装”。轻装上阵一直以来都是金风特点,坚守着专业化的协作模式,利用自身区位的优势,将零部件(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外包,组装产出大功率兆瓦级风机产品,甚至在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后也并没有打造零部件产能的计划。

金风专注研发,它握有23项专利技术,主持或参与起草的国家风电标准有8项之多。

金风科技似乎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金风不做整个产业链,只专注于研发,提高自主知识产权。”

2009年报显示金风科技已经在大功率兆瓦级风机技术方面完成突破,产品系列将从750kW、1.5MW扩充至2.5MW、3MW机型,有分析师认为公司产品结构将从2009年的“1.5MW为主、750kW为辅”转变为今年的“1.5-3MW全面批量化”。与此同时,2010年公司将加快对5MW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力争以高科技率先抢占市场。

这种订单吸纳能力,与其轻资产、重研发模式息息相关。

怡亚通:5年之内怎么到1000亿

怡亚通是商业丛林里的一个新物种,新得让人头昏眼花。

它的业务量保持着约40%的高复合增长率,从2001年20多亿元,一路攀升至2007年的217.5亿元。在2008年中期以前,它的平均毛利率高达60%以上,净利率高达40%。资产负债率多年来高达90%以上。就连给它投了1800万的软银掌门人阎焱当时也是一半看得懂,一半看不懂。

全球公认的物流和供应连锁市场老大UPS还有飞机和银行,但怡亚通迄今为止只有1000多名员工,一辆自己的货车都没有,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怡亚通的模式不同于一般的物流公司,传统的物流服务是苦力型服务,流大汗、扛箱子、跑运输。怡亚通做的是以智力型和资源整合为基础的集成化服务。它打造了一个大超市,企业可以随意选购它需要的供应链服务。”怡亚通的独立董事,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王耀球指出。

周国辉日前在股东大会透露了新战略,怡亚通今年将在全国建设380个由厂商到各类经销商、卖场、终端零售店的分销及分销执行平台,他将这一平台称为“BToX”平台。平台可以实现深度商务、物流、结算及电子商务,帮助企业将渠道扁平化,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达到直供目的。

东方市场:准金融模式无限想象

无形市场准金融模式想象空间大。无形市场主要包括了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所、中国绸都网以及物流公司等。而核心为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所,也是其中想象空间最大的平台。

2008年4月公司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宗纺织品网上交易平台“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所”,交易所成为无形市场的核心业务和资产。交易所面临爆炸性增长,交易所上线12-18个月后将进入爆发期,客户的积累、价格发现功能的形成、交易品种价格波动大等都是爆发的催化剂。

NO.060:康美药业;NO.061:得利斯;NO.062:云海金属

全产业链最流行,康美中药材一条龙,得利斯双汇第二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实验室研究员 蒋雨潇/文

“全产业链”作为一个概念推出,主要归功于近两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他提出的“从田野到餐桌”的农业产业梦想一度激动人心。

但实际上,该概念的实质即纵向一体化模式,或者垂直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原本并不新鲜,甚至类似于历史的弃物。这一模式被广泛诟病为“高大全”、“什么的都不做,什么都做不好”、“效率低下”等。

但是近两年来,试图重拾这一模式的公司不在少数。除了中粮的高调,马云的阿里巴巴大平台战略进一步升级,其触角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已经打通了从制造、批发到零售的全产业链;携中材国际以全产业链优势,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身份出现在国际水泥市场,甚至是光伏行业均大规模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则早已是蔚为大观,并成为机构分析师们估值重构的重要筹码。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公司“开历史的倒车”?因为,从长远的效率角度看,一体化并不适合当做长期发展战略,在处理链条衔接、内部效率最大化、系统性市场反应能力三大问题上,“全产业链”向来缺乏高招。

理财周报的解释有二,其一是,长产业链中的成本对冲,这在资源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变得非常迫切;其二是,资源控制,这与郎咸平所说的“产业链竞争”基本相似,即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意识到对产业链的控制,不仅仅是一个成本竞争,更升级到一个定价权竞争的高度。

那么,何种“全产业链”具备现实的竞争力?理财周报认为,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粘性非常高、对资本敏感、有壁垒意义的产业链,是最具有整合意义的全产业链。尤其是在细分产业链上具有话语权的小龙头,其爆发增长空间非常大。比如康美药业、云海金属、得利斯等。

康美药业:中药一条龙

康美药业已经是医药行业最闪光的公司。

日前,康美药业召开2010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投资15亿元建设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项目的议案。此次议案是继康美药业顺利收购上海美峰、上海金像以及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之后的又一大手笔,而康美药业投巨资建设中药城也意味着,经过2009年的一系列的大动作,康美药业贯通中药饮片上下游“中药材-中药饮片-医院”的全产业链模式即将形成。

这一模式,因为在中药饮片领域的强大黏性,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用。康美药业200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图文]揭秘上市公司财务机要:100新竞争力公司诞生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