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产量增长产品结构续向冷轧倾斜
第一,2010 年产量约有10%左右的增长
2009 年公司全年商品坯材销售在2240 万吨左右,其中上半年为1012 万吨,三季度为618 万吨,据此估算四季度产量在610 万吨。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三季度的水平。2010 年产量增长一方面来自产能扩大:梅钢的铁前改造在2010 年将贡献50-80 万吨的新增产能,未来梅钢热轧产能可能将由目前的300 万吨最高扩大至500 万吨;另一方面来自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按照公司三季度的产量进行年化,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2400 万吨以上的能力。综合来看,公司2010 年产量有望达到10%左右的增长。
第二,产品结构继续向冷轧倾斜
公司在冷轧产品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充分受益了本轮冷轧产品价格的上涨。冷轧在2010 年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张,主要来自梅钢的80 万吨冷轧投产以及五冷轧在2010 年的投产,预计将新增130 万吨左右。热轧和冷轧占据公司70%左右的产品份额,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其他钢铁产品基本保持稳定态势。宽厚板:公司目前的宽厚板产能在340 万吨左右,其中宝钢大院的5m 宽厚板180 万吨,罗泾一期4.2m 宽厚板160万吨。由于原先规划的罗泾二期宽厚板项目目前正在重新论证过程,而且罗泾项目二期在2010 年也不会投产,因此短期内宽厚板产能将保持不变。不过由于2009 年宽厚板产能利用率较低,因此2010 年产量有望出现明显增长;不锈钢:公司目前不锈钢的产能大约为150 万吨,2009 年产量预计在120 万吨左右。由于不锈钢行业在近两年的低迷表现,2009 年公司不锈钢产品也仅能实现微利;钢管:钢管方面的产能在180 万吨左右,滞后行业周期的钢管产品在近期的情况也不太乐观,毛利仅在10%左右;特钢:2009 年公司特钢产量在70-80 万吨左右。虽然公司特钢规模稳定在100 万吨左右,但为了提高特钢产品结构,公司近年来对特钢的投入并不小。不过总体来看,由于积累的问题过多,短期内特钢贡献盈利的希望并不大;取向硅钢:相比较而言,取向硅钢是除热轧冷轧外公司最有亮点的产品。2009 年公司取向硅钢产量在8 万吨以上,相对于10 万吨的设计产能来说,达到目前的成材率有一定的超预期。而且,高磁感的取向硅钢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2010 年还将进一步提高至50%以上。同时,公司还计划在2011 年新增10 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能力。
第三,一季度成本上涨主要源于焦煤,业绩有望环比增长
由于矿石100%采用进口长协,因此公司近期成本的上涨主要源于焦煤。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监测到焦煤价格的变化,不过自12 月初以来,焦炭价格上涨幅度在200 元/吨左右,据此推算公司的吨钢的成本略有增长。由于1、2 月份均价环比高于四季度,因此只要3 月份价格政策不出现大幅下调,那么一季度公司业绩将实现环比增长。虽然二季度长协谈判的价格可能出现大幅上涨进而影响公司盈利,不过,从经验上来看,在矿石上涨初期钢铁产品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的能力也较强。总体而言我们认为2010 年公司吨钢盈利实现2007 年吨钢盈利的50%左右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假设。
第四,维持前期的盈利预测及“推荐”评级
我们依然维持前期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10 年公司将实现EPS 为0.63 元。目前的股价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继续维持“推荐”评级。(长江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