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看出,成品油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调整成品油价格是大势所趋,进一步理顺定价机制是必然
2002年-2007 年是国际炼油业景气上升时期,原油价格更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路暴涨,炼厂开工率也维持高位,直至今年7月到达最高点。进入2008年,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放缓,下游消费需求萎缩,炼厂开工率也随之下滑。
其实早在2007年元月,国家发改委就宣布,我国成品油定价体系采用“原油成本定价法”, 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但考虑到维护国际油价的暴涨和国内CPI 高涨,延缓了改革的步伐。
但是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方向不会改变。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应该使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成本因素等。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大幅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水平,调价的呼声日高。同时CPI回落企稳,同时前期炼厂的库存也是得到了一定的消化,所以目前正是推进改革的最佳时机。
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将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长期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扭曲会造成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就像我们上半年看到的那样,炼油企业生产巨亏,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影响成品油市场供应,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地方已经陆续开始闹起了“油荒”。
同时后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也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旦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反弹,可能会再次出现上半年的混乱局面,现有的定价机制将再次制约我国炼油业的盈利,这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目前这种采油炼油上下游利润回归正常的趋势是合理的。
长期看,尽快实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以保证我国炼油业保持稳定合理利润水平将是利国利民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如果利润水平过高势必会对下游化工各基础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整个化工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如果利润水平过低,则伤害行业自身的利益,长此以往行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下游需求得不到满足。
理顺价格机制有利于中石化、中石油的估值合理化
此前由于市场一直因为价格管制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价值上有所折扣,所以如果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必将促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估值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