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结构性理财品收益率大相径庭 同币种竟差46%
发布时间:2009-12-21 21:11:12
 
文章内容

对大部分国内投资者来说,直接参与国际外汇交易的渠道尚未开放,银行发行的相关结构性理财产品便成为最直接的投资工具。不过,投资者必须先弄清产品投资内容,再谨慎投资。

从今年3月初以来,澳元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0%,加之此前由澳大利亚开启的新一轮加息潮,澳元在汇市上的强劲表现已经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对大部分国内投资者来说,直接参与国际外汇交易的渠道尚未开放,银行发行的相关结构性理财产品便成为最直接的投资工具。

然而,近日某机构发布的一项有关银行理财产品表现的跟踪报告显示,某银行旗下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虽均为澳元理财产品,但到期收益率相差甚远———

“‘超越表现’系列结构性存款第一期(90%到期保本型)—澳元产品”收益率达到46.5%,另一款“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收益却为零。同为澳元结构性存款,为何到期收益率差距如此之大?这一案例也提醒投资者:先弄清产品投资内容,再谨慎投资。

收益大相径庭

“结构性存款”,这一争议性的产品名称从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以来就广受诟病。“结构性存款并不是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银行定期存款,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等,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普益财富研究员孙瑞琪提醒投资者,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一定不能过分倚赖产品名称,同时,要看清结构性存款的挂钩对象。

目前,国内理财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最普遍的挂钩标的为汇率、利率、指数、股票、价格等。比如上述两款产品同为澳元结构性存款,挂钩对象差别却很大,“‘超越表现’系列结构性存款第一期(90%到期保本型)—澳元产品”挂钩标的为盈富基金与日经225指数,而“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则挂钩于澳元兑美元即期汇率。前者收益相关于股票市场,后者则取决于汇率市场,二者到期收益率相去甚远也就不足为奇。

注意产品细节对于想要购买结构性产品的投资者,理财专家建议,应细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

孙瑞琪介绍说,目前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普遍采用下列两类设计模式:一类为单边看涨跌。该产品的收益与挂钩标的呈单纯的正向或者反向相关。如果看涨挂澳元兑美元汇率,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澳元兑美元汇率上涨,投资者到期便可获得较高收益。购买该类产品要求投资者对挂钩标的未来的走势具有一定的判断。另一类为区间浮动。该类产品大多设计为若存续期内挂钩标的上下波动不超过某一区间,则取得高收益,超出该区间则收益取低。购买此类产品,同样要求投资者对其所挂钩对象未来走势具有一定的预期。

此外,银行理财人士表示,投资者还应注意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条款中的细节问题。如区间浮动类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有些产品设定单日汇率突破浮动区间,则当日收益计取低或者零,全部到期收益按照逐日收益累加而得;有些产品则设定存续期内如有一日突破浮动区间,到期收益则为低或者零。投资者应对此类关键条款引起重视,加以区分。并且,投资者一定要在购买产品之前对观察日、参与率等设定了解清楚,保本或者部分保本产品还需考虑是否具有汇率风险,对理财期限较长的产品要考察是否设计有能够提前赎回的条款等。

总之,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较为复杂,并且挂钩标的大多关联海外市场,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之前最好对相关知识有一定储备,多方咨询、谨慎投资。

[责任编辑:gavinyan]


相关文章
  • ·结构性理财品收益率大相径庭 同币种竟差46%
  • ·四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再现零收益
  • ·结构性理财产品仍是零负收益重灾区
  • ·渣打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农产品指数遭零收益
  • ·上半年三成结构性理财产品负收益或零收益
  • ·结构性理财产品前25款产品平均年收益9.51%
  • ·结构性理财产品披“存款”马甲难掩高风险
  • ·结构性理财产品走出“谷底”甘愿放弃高收益
  • ·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土重来 中国概念成焦点
  • ·结构性理财产品:审批期市场变动暗藏风险
  • ·[图文]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失宠” 现大范围亏损
  • ·大多亏损 结构性理财产品将遭遇更严格监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