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土重来 中国概念成焦点
发布时间:2009-5-5 17:16:12
 
文章内容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更加趋于保守、稳健,对于主要与股票、利率挂钩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更是望而却步。但是,随着对资本市场复苏信心的增强,沉寂数月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逐渐回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产品发行数量逐渐回升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最新统计,2009年3月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38款,发行数与上月相比,增加了52%,尤其是股票类产品数量有明显回升趋势。这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经历了数月的低迷后,连续两个月发行数在30款以上。

  与传统的股票、基金投资不同,结构性理财产品又被称作“程式化投资”,它们通常以“收益公式”事先承诺精确的收益水平,让投资者感觉能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因而一经推出,便深受那些投资期限稳定并有明确本金保护水平或预期目标的投资者的青睐。尤其在资本市场处于繁荣周期的2006年和2007年,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当时的明星产品,市场份额保持在40%以上,稳居股票类产品的第一位。

  “与上一个周期的繁荣相比,此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暖呈现出两个特点。”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介绍说:“一是发行主体以外资银行为主,10家参与银行中有7家是外资银行,说明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愈发谨慎。第二个特点是产品的操作策略更加稳健,绝大多数产品都设置了保本线,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投资者趋于保守的投资偏好。”

  与中国市场挂钩的产品受追捧

  从理财产品挂钩标的来看,依然延续了今年以来以利率、股票和汇率等标的为主的特点。统计数据显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方面,利率挂钩型理财产品有13款,发行占比为34.2%。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有7款,发行占比18.4%。股票标的仍然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包括金融、能源、汽车以及消费品等行业股票。基金挂钩型和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均有4款,市场占比为10.5%。其中,基金挂钩标的均为香港上市基金,基金所跟踪的股票均为中国概念的股票,包括香港盈富基金、恒生H股指数基金、沪深300中国指数基金、ishare新华富时A50中国基金。此外,还有2款理财产品与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信用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中,与中国概念相关的标的受到追捧。通过已经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的部分数据可以看出,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强劲反弹,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这些数据更加增强了机构对于中国率先复苏的预期,部分银行加大了联系中国经济的理财产品的开发。由于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缺乏相关的衍生交易,银行均借助香港资本市场进行操作,因此股票标的、基金标的均为香港上市的标的。

  防范风险仍是第一要务

  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近年来逐渐走向成熟,也给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贡献了重要份额。虽然曾因“零收益”和“伪结构”备受质疑,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风险较高的情况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低收益或本金保证,起到了风险规避的作用。无论对于机构还是投资者来说,如果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结构性理财产品仍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选择。

  专家认为,对于银行来说,提高理财能力是当务之急。“银行在做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应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如丰富挂钩标的种类以及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在选择标的市场时应更加谨慎,在产品销售环节也应更加细化,明确向投资者揭示产品特征和进行风险提示,让客户在购买产品前了解该产品的结构和潜在的风险,避免今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张星表示。

  相应地,对于投资者来说,对结构性理财产品也不必因噎废食,而是要做到知己知彼,选择好投资的产品以及购买的时间。“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首先要考察标的市场的情况,避免盲目投资。另外,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包括是否保本、风险程度、投资期限等。特别是某些细化的条款,如赎回条款,很多保本产品都写明了保本的条件是投资期满,本金才能获得100%保障,中间赎回可能会损失本金,这点应特别留意。”张星提醒。

[责任编辑:rockeysun]


相关文章
  • ·结构性理财产品走出“谷底”甘愿放弃高收益
  • ·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土重来 中国概念成焦点
  • ·结构性理财产品:审批期市场变动暗藏风险
  • ·[图文]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失宠” 现大范围亏损
  • ·大多亏损 结构性理财产品将遭遇更严格监管
  • ·光大银行结构性理财品巧打“奥运牌”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