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情况如何呢?普益财富日前发布的《6月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70家银行共发行2431款个人理财产品,而6月份的发行数为517款,发行数增至今年最高位。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纳入统计的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三成的产品到期负收益或零收益。
收益欠佳 结构性产品是“元凶”
据普益财富统计,2009年上半年各银行发行的2432款本外币理财产品中,主要以信贷资产类、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票据资产类三种为主。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801款,发行占人民币产品的41.78%;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为710款,发行占人民币产品的37.04%;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刚过百款,并且在上半年后3个月每月发行数仅为10款左右,主要是因为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维持低位,银行和投资者都难以从中获利。三者相加占比接近9成,但是收益率仅比同期定期储蓄略高。
结构性产品则是造成理财市场整体表现欠佳的“罪魁祸首”。据普益财富统计,2009年上半年,330余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负收益和零收益的理财产品有103款,其中最低年收益率为-10%。
上周92.5%实现了预期收益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在上周到期的120款银行理财产品中,92.50%的理财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与前一周相比市场占比明显增加。到期的30余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中,仅有2款未实现预期收益,但这2款理财产品仍取得了高于5.50%的实际年收益率。
上周共有1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结果7款未实现预期收益。其中3款2年期与基金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仅保住了本金,实际年收益率为零;而另一款“股票指数商品联结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也仅取得0.6%的实际年收益率,与预期相差甚远。
到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中,与前一周较大区别的是外币理财产品数明显增加,其中,两款分别挂钩澳元、美元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表现最为出色,到期分别取得了11.22%和8.99%的高收益率。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