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入门股票分析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未来十年收益或达20倍的10大金股(名单)
发布时间:2009-12-21 21:12:50
 
文章内容

中兴通讯:跟跑到领跑

中兴通讯(000063.SZ)董事长侯为贵近日在总结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时表示,过去和国际同行相比,中兴通讯的技术能力、产品有一定差距,但现在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他们,在全球竞争中,尤其是在重视技术且通信产业正面临升级的欧美高端市场的竞争中,中兴通讯逐渐显现出优势。

过去是跟跑者,现在是齐跑者,未来要成为领跑者。这是侯为贵对中兴成长之路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

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兴通讯只要坚持它的治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坚持收入10%的研发投入,那么,它将成为全球最富竞争优势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巴菲特说,退潮时才能看出谁在裸泳。当遭遇危机时,才能显现出一家企业的顽强生命力。而中兴通讯,正是在一次次的内外危机中不断成长和壮大,而实现这一系列蜕变的根,在于中兴通讯坚持不懈地对研发投入的重视。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兴通讯险些因股东利益纷争而夭折,但经营班子和技术骨干走出关键一步,集资成立独立公司,并在后来与中兴原股东设立了现在的中兴通讯母公司——中兴新,这让中兴重新获得了新生。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IT企业在股东短视行为中灭亡,因为企业赚得的利润被股东分走,无法更多投入到研发当中,而中兴通讯则说服股东,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这保证了中兴通讯在此后十多年中的竞争力。

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导致了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整体滑落,但中兴通讯却不断扩大全球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优势,正是来自于对研发投入的长期重视,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准确把脉。

中兴通讯长期坚持将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投入,在6万员工中有近70%是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侯为贵总结称,“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在竞争对手迫于压力而缩小研发规模的时候,我们的研发投入增速仍然超过了收入增速。”

帮助中兴通讯取得成功的另一要素是公司治理,无论是侯为贵,还是之前的张太峰、曲征,管理中兴通讯都是坚持“无为而治”这一理念。在米周的《中兴通讯》一书中有如下描述:中兴通讯的员工称,“正是董事长们的无为而治使中兴变得有为。”而侯为贵则认为自己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维护了一种相对单纯的经营环境,其中包括与董事会的关系。

在2009年的三大通信运行商3G设备招标中,中兴通讯获得了36%的综合市场份额,尽管只是起跑阶段,但其成为最大的3G设备制造商已经初具雏形。按基站数量计算,中兴通讯在全球3G设备市场的份额也已经达到18%。

被称为“中国3G之父”的李世鹤表示,目前3G网络的效果还可以,“但要完善,起码还需要增加3倍的建设规模。我相信,未来10年内3G将是主流的通信技术。”

从这一点看,至少在未来10年,3G的建设投资将仍是国内电信市场的主题,而后,则可能继续迈入4G时代。

因此,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将继续在中国通信业的一次次更新换代中分享设备制造盛宴,并依此提高在全球的竞争力。这样的增长机会在未来10~20年间都将长期存在。

中兴通讯,正在从一个全球的行业跟跑者成长为一个领跑者,长期投资者不妨与它共同分享未来成长中的快乐。(周俊)

贵州茅台:最赚钱的白酒

“提价事件”再次将在群山环峙中诞生的贵州茅台(600519.SH)推上了风口浪尖。

贵州茅台12月7日称,自2010年1月1日起适当上调贵州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3%,公司的主力产品53度普通茅台的出厂价格将从439元提高到约499元,提高约60元,高档白酒的天花板再次上移。

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贵州茅台规定在出厂价提升后,经销商的零售价不得提升。如果经销商违反规定提价,将面临终止合同、扣保证金的处罚,严重的将取消经销商资格。”

话虽如此,但在茅台宣布提高出厂价之前,零售价格已经有过一轮上涨,从而保障了经销商的利润。这场“提价之战”也战得“如此艺术”,难怪诸如 申银万国、国金证券(600109)这样的大券商也力挺茅台,但这一切不得不归功其牢固的市场地位。

素有中国“国酒”之称的茅台的前身是贵州茅台酒厂,始建于1950 年,是政府没收三家私人作坊组建的地方国营酒业工厂。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荣获金质奖。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以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的色、香、味,为世人称颂,名甲天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酒中明珠”。

茅台每年产量的60%供给于政府和部队,只有不到40%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政府、军队方面稳定的需求,以及市场上高端产品供小于求的缺货状态使得茅台秉承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天然优势,也成为了中国白酒行业最赚钱的企业。

这些更取决于茅台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产品优势。茅台镇周围都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衔山环抱,几乎密不透风,是最难得的酿酒圣地。中科院土壤专家实地考察后指出,茅台这种紫色钙质土全国少有,是茅台镇酱香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再加上周围湿润、闷热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而这些微生物在酒曲和原料上的繁殖,以及其复杂的生物代谢机理,使茅台镇酱香白酒的风味成分更加复杂、协调。

在工艺上,茅台则严格按照端午采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积入池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再经最少3年以上的窖藏,以及酿酒技师的精心酿造,反复调剂,采用先进的蒸馏酒酿造工艺及设备精心配制,才上市销售,出厂时间至少五年。

纵观茅台2009年前三季度的收入状况,尽管受消费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上半年报表显示高度茅台酒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5%,在成本几乎同步增长情况下,毛利率达到惊人的92%;低度茅台酒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毛利率同样惊人,高达91%。

公司自2005年开始实施“十一五”万吨茅台酒工程,2005至2009年间年均新增产能2000吨,由于工艺要求,公司的白酒从生产窖藏到可以出售需要5 年的周期,2005年新增的产能推动2010年销量的增长,无疑为茅台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做好了铺垫。

鉴于此,在银河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董俊峰看来,公司未来若干年业绩增长确定。

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下以及股价问鼎白酒业桂冠的同时,茅台在分红上也从未吝啬,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间,贵州茅台的现金分红数额分别为1.42亿元(含税,下同)、6.61亿元、7.89亿元,其分红比率分别为12.23%、43.92%、27.87%。2008年度拟派现10.91亿元,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后,2008年实现的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中有30%被用来分配。(肖妤倩)

张裕:从铁公鸡到高福利

“张裕这样的优秀企业,将来一定会在全球市场打开一个很好的局面,我还会增持张裕的股票。”听到罗杰斯对张裕A(000869.SZ)如此认可,也许百年之前的“张裕”从未想到会有如今的成就。

1871年的一个夏夜,一位法国人在法国领事举办的酒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咸丰年间他曾随英法联军来到烟台,发现野葡萄漫山遍野,苦于征战的士兵们宿营期间采摘后将其酿制成酒,竟然被这一股股红色琼浆所深深迷恋,战后便留在此地开始了一边享用,一边兜售的葡萄酒生意。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参加酒会的张弼士听罢便多了一桩心事,随后,张弼士考察了烟台的葡萄园种植和土壤水文状况,并在1892年,先后斥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第一个葡萄酒公司终于“显山露水”。

在孙中山先生为之题字“品重醴泉”之后的1914年,地下窖藏了整整18年的张裕双麒麟牌葡萄酒和白兰地问世了,曾经被称为舶来品的葡萄酒如今也“土生土长”。为此张裕还特地制作了装满样酒的大型彩车,沿街送酒。这样别出心裁的销售方式顿时引起“酒民”的关注。随后,张裕一路攻占上海市场,“所向披靡”叹为观止。

就这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俨然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企业面孔,跻身中国乃至亚洲最大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的行列,并在2002年,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给中国的葡萄酒带上了“国际级”的标签。

实业上成功之后,张裕又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实现了“液体”和资本的对接,在B股和A股市场先后“粉墨登场”。上市之后,在收入增长之余,分红也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佳话。2000至2003年四年间,张裕A累计分红不超过2亿元,曾被“调侃”地叫做“铁公鸡”。2004年集团完成改制以来,张裕A每年的现金分红比例高达90%以上,五年来已累计现金分红达21.2亿元之多,成为投资者“高福利”的化身。

2009年,公司前三季度销售产品仍然以高档酒庄酒和解百纳增长为主,使得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08% ,公司毛利率得以提升为70.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09 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23.57%。照这个态势,怀揣张裕的投资者今年又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分红收益。

也许有人会对金融危机影响之下的收入和分红的增长抱有质疑。张裕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却能较快的恢复。其一是葡萄酒消费人群与高档白酒不一样,比较理性,非权即贵,其消费群体经济实力较强且有较强的持续性;其二是公司在渠道上的掌握能力较强;再加上公司的龙头地位和品牌力度都能弱化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在国金证券陈钢看来,公司在未来经济好转的背景下其受益程度远远高于竞争对手。

当然,张裕的发展和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以上。即便是海外有名的酒庄和投资者都觊觎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趁着罗杰斯还没有成为张裕大股东之际,中国的投资者更该将“张裕”早日放进子女的口袋。(肖妤倩)

(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周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创元科技等11只股票最新内幕消息(名单)
  • ·未来十年收益或达20倍的10大金股(名单)
  • ·商务部公布2010年焦炭出口企业名单
  • ·大象跳舞 7大蓝筹大盘股启动上涨之旅(名单)
  • ·被严重低估 逢低重点关注八大金股(名单)
  • ·宋鸿兵:未来十年纸币贬值80% 银价或翻十倍
  • ·17股直接受益于股指期货推出(名单)
  • ·新财富状元指点江山:这些股明年会很牛(名单)
  • ·[图文]77只股三季度遭弃 基金清仓≠熊股(附名单)
  • ·[图文]三季度基金大举增持18只隐性重仓股(名单)
  • ·大单追踪:主流资金连续买入四大牛股(名单)
  • ·申银万国等八大券商四季度金股全搜索(名单)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