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
企业现身说法:升值倒逼企业进口原材料
每经实习记者 葛翠翠 发自北京
据报道,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在3%至5%,有的企业利润低于3%。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压缩企业仅有的利润空间,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将减少1%。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了上海一家纺织外贸公司,探讨升值带来的影响。作为一家较为成熟和稳健的中小纺织企业,被访者展示了其应对升值的经验策略:因为升值,国内的下游纺织企业以进口原材料替代本国原材料,因此,我国的胚布、棉纱等原材料和半成品纺织企业将进一步直面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竞争压力。
巴基斯坦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7月~2010年2月,该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达到67.31亿美元。
NBD:公司的利润率大约有多少?
纺织企业:纯利润率大约在3%~5%,毛利润率可以达到10%~15%。
NBD:按照现在的盈利水平,公司大约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升值?
纺织企业:2~3个点大约还是可以承受,如果达到5%,就会受到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得不放弃低利润订单。
NBD:如果人民币升值,你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消化手段?
纺织企业:2005年起,我们开始做大量的原材料进口,做深加工。比如我们的棉纱从国外进口比较多,一方面我们可以支付美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跟供应商谈判要求信用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升值带来的损失。到现在,我们的原材料进口规模已经很大。
NBD:进口原料替代国产原料能在多大程度上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纺织企业:从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大。比如我们从巴基斯坦或者印度进口棉纱,假设巴基斯坦和国内棉纱成本一样,我可以跟巴基斯坦的供应商要求120天信用证,并且我付的是美元。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而言,不会有影响,我反倒有可能从中间赚钱,因为人民币升值,120天后我手中的人民币能够换更多美元,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省钱了。
另外,中国在简单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上的优势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了。像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柬埔寨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成本相对中国更具竞争力。
NBD:这样操作的纺织企业多不多?
纺织企业:有不少企业在做,但是比例通常不是很大。这里面就涉及一个供应商考核、产品风险把握的问题。毕竟,从国外进口原料面临着交期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很多国内的工厂不敢去冒险,这样就制约了进口的规模和数量。NBD:升值是否能倒逼产业升级?
纺织企业:纺织行业是永远的行业,但也是低附加值的行业,产业升级是大势。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升值只会是一个客观、偶然的促进因素。一些小企业、不规范企业可能会因升值而倒闭,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NBD:纺织业内对升值预期是怎样的?
纺织企业:由于政策释放出来的维稳基调,目前可能还是处在保持关注但不过度恐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