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大小非”减持成风 银行股成出逃重灾区
发布时间:2008-11-24 9:45:51
 
文章内容

市场低迷时期纷纷发出不减持宣言的“大小非”,在11月份市场有所回暖之后,纷纷发出减持公告,趁高出逃。数据显示,在本轮反弹行情中,“大小非”减持意愿强烈。尤其是行情火爆的上一周,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共计发生62次大宗交易,仅上周五两市就发生30次,创下了年内单日大宗交易次数之最。

有分析人士担心,“大小非”减持若持续大面积爆发,可能会摧毁市场的信心,令来之不易的反弹行情过早结束。

“大小非”减持成风

11月5日,国务院部署十大措施,投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A股市场上周三开始奋力上扬,一举跃过2000点大关。持续上涨使得市场信心得到恢复,然而“大小非”也在乘此机会疯狂减持。加上昨天发布减持公告的ST远东、贵糖股份天方药业鑫新股份等,最近两天减持的个股已达到13家,其中,吉林制药刚承诺不抛售刚解禁的新股,同时却在迫不及待地减持旧股。

ST松辽被疑限售股刚解禁就遭遇二股东全部抛光。上周五,ST松辽一部分的限售股解禁,其中包括二股东上海中润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持有的2242.56万股。本周一,根据上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ST松辽收盘上涨4.59%,但在当天却有5笔大宗交易以当天的跌停价1.86元成交,合计成交量为2242.56万股,占该股总股本比例高达10%,与二股东刚解禁的股份数量丝毫不差,而且每笔交易的卖方均为光大证券总部。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很可能就是ST松辽的二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把刚刚上市流通的股份全部抛光。

银行股成出逃重灾区

今年6月份,第一家实现全流通的三一重工承诺不减持后,沪深两市多家企业以此为榜样,作出自愿锁仓承诺。在10月份大盘暴跌期间,“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减持的次数也曾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多个交易日没有一笔大宗交易的情况。不过,随着11月份两市股指的反弹,大宗交易市场中“大小非”的身影再度活跃起来,11月第一周,法人股东账户净卖出的金额只有20.18亿元,而随着上周大盘大幅上涨,法人股东账户净卖出的金额大幅上升至37.35亿元,仅上周五一天就达到24.7亿元。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上周共计发生62次大宗交易,仅上周五两市就发生30次,创下了年内单日大宗交易次数之最。

11月大宗交易名单显示,金融和房地产股以及大盘权重股都是本月“大小非”减持的“频发地”。房地产板块的两“老大”都遇到被“大小非”抛弃的局面:万科A在本月分别被两次减持,减持的股份数量超过1亿股,而金地集团在大宗交易名单中出现了11次,累计被减持3258万股。同时,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A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股也多次出现在被减持名单上,权重股中中石油、中信证券中国联通等同样榜上有名。

目前点位套利空间至少15%

“目前的‘大小非’减持目的就是为了套利,这是显而易见的。”平安证券分析师蔡大贵告诉记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小非”的套利空间最低为15%,最高为46%。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确实有不少企业都“惜售”,承诺在某一时间段或某一价格之下不作减持,但随着市场转暖,“大小非”还是无法抵挡利益的诱惑。另一方面,或许也表现出“大小非”对后市的担忧。

蔡大贵表示,市场视“大小非”为洪水猛兽,管理层也已经做出了大小非通过二级市场每月减持比例不能超过1%的限制,并且多次声明研究减缓大小非对市场冲击的措施,但难以阻挡“大小非”们行情转暖则减持的出逃计划。

在股改中,市场预期“大非”的减持比例为10%~20%,而“小非”的减持比例则高达40%以上,平均而言,减持的比例约为30%。蔡大贵分析认为,“大小非”对市场所带来的“创伤”,需要“价格消化”,减持的数量越大,消化的时间越长,目前国家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只会延缓指数滑落,但并不能“根治”。如果按照“大小非”减持30%进行测算,沪指下调至1300点的位置或许无法避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gavinyan]


相关文章
  • ·炒股秘籍:六月应对“大小非”要点揭秘
  • ·投资者莫让“大小非”遮望眼
  • ·“大小非”减持成风 银行股成出逃重灾区
  • ·“大小非”趁反弹再掀狂抛潮 产业资本开抢便宜筹码
  • ·“大小非”联手“谋杀”海通证券
  • ·“大小非”解禁小高峰平添压力
  • ·人民日报:应对“大小非”征收暴利税
  • ·“大小非”面临新政提前抛售 3天12亿逃股市
  • ·新华社述评:呼吁理性看待8月份“大小非”冲击波
  • ·“大小非”减持每月公布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