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证监会表示,从即日起,将每月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公布“大小非”减持情况。这是继颁布一系列规范减持的措施之后监管层针对“大小非”的又一重要举动,旨在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增强“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
落实尚福林的讲话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1日首度披露了“大小非”减持相关数据。数据显示,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而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亿股,从2006年6月开始到今年6月底,共解禁842.96亿股,占总限售股份的18.43%。其中,累计减持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
单看6月份,“大小非”解禁数量为29.61亿股,减持4.51亿股,减持的股票市值占两市交易量的比重不足1%。近两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场的减持比率为26.02%,低于深圳市场40.30%的比率。统计还表明,在股市上涨时期,“大小非”抛售量稍有增加,在股市下跌时期,“大小非”减持量则稍有减少。
“大小非”指限售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被称为“大非”,低于5%的被称为“小非”。为规范“大小非”减持,证监会早在4月20日就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此类股份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此后,交易所也多次发文,规范“大小非”减持,并完善大宗交易系统。这使得上证指数当日一度高开210.48点至3305.15点,涨幅达到7.48%,但是开盘后指数即震荡下行,收盘仅微涨0.72%。
然而,尽管监管层三令五申,市场仍然发生了多起“大小非”股东违规抛售案件。其中,部分违规股东已经被证监会立案稽查。据透露,对于个别涉案股东,证监会已经要求其回购违规减持的股票。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上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维护市场稳定,其中提到“大小非减持更透明”,定期披露“大小非”减持,应该是尚福林讲话的具体落实之一。李大霄说,此举有利于增加市场公开,属于完善市场的一部分内容。
对大小非操作无影响
在此次“大小非”解禁新规披露后,据新华网的调查,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有51.1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新规将短暂助推股市回暖;对于新规的影响,58.87%的调查对象认为对“大非”的影响将大于“小非”。同时,61.78%的调查对象希望下一步能出台调节甚至取消印花税的政策。
尽管股民多数看好,但是专家对新规的效果仍持保留态度。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时伟翔对此评价,这个披露属于事后定期披露,对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掌握大股东减持情况较有帮助。可以通过批露信息,反映股价波动可自发抑制短期的减持行为。但他同时认为,此举整体上不会改变“大小非”减持动机与规划。“对市场来说,信息透明是投资者所需要的,而对‘大小非’的股改安排来说,行使流通权是他的权力。”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教授也表示,证监会给市场传递的信息本质是让市场消化,不能指望政府会锁定“大小非”或者推迟解禁时间。新规根本不是什么救市政策。他表示,此项规定对市场行情影响不会太大,可能是小行情短行情而不是长期的行情,是结构的行情而不是整体的行情。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证监会将进一步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及时性,便于投资者把握操作节奏,利于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相关新闻
四大报背"救市"任务
暖风吹沪指涨83点
在上周末证监会召集四大报定“维稳”调子的消息传出后,市场给予了积极的反应。昨日沪指后强劲反弹,不但成功站上2800点,尾盘更是一路上升,有继续挑战2900点的势头,两市成交量亦有放大。上证指数收2861.42点,涨83.05点,涨幅2.99%,成交716.2亿;深证成指收9870.99点,涨282.59点,涨幅2.95%,成交363.3亿。昨日,《上海证券报》头版还发表署名为“尚证”的评论,标题为《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共促股市繁荣》。
官方暖风持续吹
上周五尾盘的急速拉升,不只是普通投资者,连资深市场人士也无法对此给出可靠的解释。直到周末,这个谜底才被揭开——有消息称,上周五证监会召集了《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以及《证券日报》这四大证券报的负责人紧急开会,就“维稳”和“健康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展开讨论。
此外,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支持房地产业,满足正常信贷需求;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表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要从信贷、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社保基金将坚持责任投资,不减持股票。如此种种,官方的“维稳”声音终于累积起来形成共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短期的信心和预期,成为昨日股市大涨的主要动力。
在此刺激下,地产股剧烈反弹,泛海建设等多只股票涨停。此外,奥运、教育传媒、造纸、旅游酒店、汽车等多个板块开花,市场重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两市超过50家股票涨停,而下跌的个股仅4家,另有两只权证下跌。
舆论救市能走多远?
据悉,今后每周五,几大专业类证券报刊和中央级媒体相关人员都会开个碰头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将围绕最近的股市行情、市场资金的动向、股民的情绪等各方面问题。监管部门根据会议内容,对舆论导向会有一定要求。根据上周五的定调,近日几大证券报将纷纷发表对目前A股市场“不看空”的评论性文章。
从7月2日新华社发表《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到18日再发《让股市发现资产的真正价格》的评论文章,新华社16天内连发了四篇“托市”文章,可惜股市至今也未显现出要上攻3000点整数关的意愿。就在距《人民日报》破天荒地用一整版发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不到48小时的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预期内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引起了市场再一次跳水,上证指数当日便轻松跌破2700点。
华林证券认为,在奥运会渐行渐近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各大证券报等连续发出“维稳”声音,这无疑给“维稳”行情奠定坚实基础。虽然目前市场不具备发动大行情的条件,但在长时间大幅下跌之后,市场逐步企稳并形成反弹行情的概率增大,建议投资者积极参与反弹行情。
[责任编辑:nigel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