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周多空双方对于2000点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点位的争夺日益激烈,但在今年以来一直看淡后市的国元证券策略分析师郑旻看来,现在仍未出现足以使她改变观点的因素,股指仍将向下寻底。
郑旻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本周初沪深股市延续强势反弹格局,但到了周四已明显有强弩之末的感觉。从本周二的单日大跌,到周三因大盘股重新带动人气而被多方收复失地,到周四市场再次下跌,从表现形式上看,呈现较明显的阻尼震荡形态,即从大涨大跌到小涨小跌,振幅逐步收敛,多空胶着,而新高或新低暂难看见。这种震荡过后必会寻找突破方向,她认为市场延续其本来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即在盘整过后,仍会向下突破。
郑旻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她继续看淡后市的理由。
首先,从行情性质上看,这次上涨受积极财政政策影响,但短期无论对公司业绩还是筹码压力都无改善状况,在基本面找不到支撑的情况下,就应定性为超跌反弹。
其次,从市场表现来看,超跌股是这次反弹的龙头,无论何种基本面的公司股票只要绝对价格低,涨幅都逾三成,不少还翻番有余。如果大盘只是一次熊市反弹的话,这就是反弹到位的标志。
再次,从板块轮动来看,游资先启动了一轮低价股,周三基金又拉动大盘股,从基建到消费,从投资到外贸,每个板块都被轮流炒作了一把,最后在成品油改革和降息预期下,“石化双雄”及银行、地产板块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现在已经找不到有持续性的补涨板块了。
最后,从时间周期来看,12月国际上的金融企业要计提资产跌价准备,全球资本市场进入10月才加速暴跌,这也就意味着有流动性困难的某些大银行可能破产,加剧国际资本市场动荡,而中国在年底素来有结账因素,年关的资金通常会比较紧张。
郑旻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股市做多最为强硬的理由。但是实际上政策放松的效果并不容乐观,经济下行是无法扭转的周期,需求下滑才是主要因素,光靠加大政府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即使平滑了GDP数据,也很难改善微观经济实体的真实效益。况且股市下跌的另一个心腹大患是来自“大小非”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因市场上涨而消失,反而更严重了。最近上涨的过程中,来自“大小非”的减持抛盘就源源不断。
郑旻表示,由于最近国际股市大幅下滑,美元仍在逐步走高。周四韩元单日贬值3.46%表明,资金从新兴国家撤离现象明显,这对亚洲国家的股市都会带来打击(包括A股),更何况大部分亚洲股市已离前期低点仅一步之遥。总之,A股很难在经济继续下行、解禁股压力重大的情况下,脱离国际股市独自走强,近日来的放量震荡已经暗示了机构震荡出货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宜保持谨慎心态,切忌追高。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