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郑功成:未来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有六大任务
发布时间:2010-9-7 17:53:24
 
文章内容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王倩)“在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条件下,应当尽快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国民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并在这种同步增长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这一制度的保障水平与公平程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从现在起到2012年,宜大幅度提高全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与普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

郑功成提出一系列从现在起到未来二至三年内,建议且可能完成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任务,包括:一是完成基本保障制度的立法任务,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相关福利制度提供法律依据;二是通过加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实现这一制度的全覆盖;三是通过实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与建立相应的老年津贴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初步实现“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于后再使这一制度全覆盖目标转变为适龄人口全覆盖的现实(如在“十二五”期末或“十三五”期间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强制保险);四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方案出台,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全国统筹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并向综合型救助制度逐渐转化;六是不失时机地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福利事业。

郑功成说:“如果能够在未来二至三年内或者‘十二五’期间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将会大大降低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成本,基本满足城乡居民起码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为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持续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直接贡献。”

作为中国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郑功成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与灾害保险研究。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的战略任务就是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我国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是只保障民生还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是只解除国民生活后顾之忧和维护社会安定还是在解除后顾之忧的基础上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仍然存在着分歧。”

郑功成指出,如果继续将社会保障定性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工具,这一制度的功能也就必然地被局限在解困济贫的低水平保障机制上;如果将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于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它就不会再是部分人的专利与特权,也不可能永远是低水平和雪中送炭,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伴随着国家发展与财富增长而普惠全民、实现共享,最终促进并维系着财富的合理分配格局。“毫无疑问,后者显然更加符合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

有鉴于此,郑功成强调,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客观上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这样的新起点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即是在坚持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下,尽快实现基本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初级目标,再在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权益不平等现象的条件下,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郑功成认为:“这大约需要30-40年的时间,即与中国现在所处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逐渐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步。”


相关文章
  • ·郑功成:未来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有六大任务
  • ·郑功成:建养老金与GDP、物价等因素联动机制
  • ·郑功成:公职人员应纳入社保体系
  • ·郑功成:收入分配领域三大问题突出
  • ·郑功成: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是必要且可行的
  • ·郑功成:国企分红应惠及全民
  • ·郑功成:社保覆盖面将随法制建设加快而扩大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