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太原南移拓展地理空间 区域大都市路径待解
发布时间:2010-7-16 17:35:08
 
文章内容

2.太原版图扩张共识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率先启动太原市与榆次区在公交、电信、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同城化’建设”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将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

现山西省环资委主任、原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淳是较早研究太原都市圈的人员之一,他提出建设太原经济圈的思路和建议,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其研究成果《构建“大太原”经济区 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一文,于2005年报送给了时任山西省的主要领导,其研究结论至今仍被认为对太原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根据李淳的研究,太原经济圈是指以太原为中心,以晋中市的榆次区为次中心,包括晋中市多数县(市、区),吕梁市、忻州市及阳泉市的少数县在内的5个地级市所辖11个区、11个县、5个县级市,共计27个区县市,土地面积27115平方公里。

太原经济圈的定位是山西省的经济、文教、科技、交流中心,成为山西乃至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人才流、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成为山西省最具综合功能、最具辐射能力的都市区。

太原经济圈的总体结构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构成的空间形态。一个核心为太原市区的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晋源6区和晋中市的榆次区;两个圈层为内圈层(紧密层)与外圈层(松散层)。

内圈层是指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强烈,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受核心城市影响强烈,区域城市间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地区。该圈层为8个县市,即太原市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晋中市的太谷县、祁县、寿阳,吕梁市的交城县。

外层圈是指核心区和紧密圈层之外的经济区范围。

对于李淳所提出的经济圈构想,太原市、晋中市方面都一度认真研究。

在李淳的思路之外,有学者建议将太原区域面积和范围调整和恢复到历史上多数时期“太原府”的区域框架,由现有的六区三县一市扩展为以太原市区为核心的城市和城镇团,形成以太原市为龙头,以晋中盆地及吕梁、忻州、阳泉三市为腹地的经济区域。历史上的太原府包括晋中、忻州一部分,北到繁峙、西到保德、东到阳泉、南到灵石的韩信岭。

但无论是怎样的结论,扩充太原版图似乎成为一种共识。在此共识之下,太原市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甚至提出,太原可以尝试撤销古交市、清徐县,将其并入太原城区,以扩大太原版图。如果此建议最终能够得以采纳,太原城区面积将增加2193平方公里,为太原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地理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

“在撤市并区的思路之上,我们认为可以将古交和清徐纳入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圈,使核心地带辐射、集聚能力加强。”太原市统计局原局长、太原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温国强说。

温国强“撤市并区”的大胆想象,一方面源于太原腹地面积不足、受困于地理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则基于省会城市发展的规律。

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所辖县区增加以及土地面积扩大的有12个市。分别为石家庄、南宁、银川、济南、呼和浩特、沈阳、乌鲁木齐、贵阳等。

其中,石家庄市于1993年由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组成新的石家庄市,土地面积扩大13630平方公里;南宁市于2002年撤销南宁地区,土地面积扩大12083平方公里;银川市于2002年将银川市地域接壤、经济联系密切的武宁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银川市代管,土地面积扩大5083平方公里。

在上述12个城市开疆拓土之时,太原的地域面积没有增加,但县区数量却增加。1988年和1997年太原市先后进行两次行政区划调整。1988年撤销古交工矿区,设立古交市;1997年撤销南城、 北城、河西、南郊、北郊5个区建制,设立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晋源6个区建制,增加一个区,土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太原的城市区域最好先把晋中并过来。都市圈、城市圈还可以先把榆次、平遥、太谷、介休并到太原,东边的县市归阳泉。其实真正的阻力在于领导而不在群众,晋中的老百姓很同意归到太原来,太原是省会城市,条件比晋中市更优越。”以李淳为代表的山西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者不止一次地触及晋中与太原的行政区划这一敏感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太原南移拓展地理空间 区域大都市路径待解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