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纵论医疗养老户籍改革房价通胀等民生话题
展望
关于经济预期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记者:一段时期以来,出现了刺激经济政策是否应该退出的讨论。我们明年还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温家宝:这是一个很重大而且很严肃的问题。我们提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节奏。
就是说,我们在对待经济复苏和经济持久发展这个问题上持十分审慎的态度。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企稳向好并不等于经济根本好转”。其实,经济根本好转也还不等于我们的经济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我们现在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第一,国际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二,虽然我们的经济开始好转,但是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许多还是靠政策的支持,内在的动力和活力还不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把我们刺激经济的政策退出的话,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
记者:其实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请问总理,这个时期会持续多长时间?再一个就是经过这个时期之后,中国经济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新的面貌?
温家宝:其实如果把企稳回升和根本好转,以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划一条什么界线是很难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好当前的事,同时又要筹划未来的事。所谓“做好当前的事”就是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工作继续搞好;“筹划未来的事”就是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我们要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总结前一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的各项工作,并且为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制定政策。
记者:今天,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了巩固,新年又快到了,总理您有什么话要对全国人民讲?
温家宝:新的一年快到了,我希望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要坚持。“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加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关于中国角色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把麻烦留给别人
记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没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点破例了。我听说在您身边的工作人员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总是要提前地把行李打好,准备随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经形成一个惯例了。我想温总理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请总理讲讲,还想请总理谈谈,这些考察对您的决策有什么样的帮助?
温家宝: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确实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经常下到基层,已经走了20多个省(区、市)。我跟基层的同志讲,我说我要跑遍各地,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我下到基层其实主要办三件事情:第一是传递信心;第二是了解情况;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11月4日正式出台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十项举措。其实这都是通过调研并精心论证研究的结果。
记者:在与世界携手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舞台上,请问总理,中国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温家宝:你可能还记得,我在亚欧会议上曾经用6个字来概括国际合作,这就是信心、责任和合作。所谓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时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然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行动,在年初我访问欧洲四国的时候,除了传递信心以外,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我们决定向欧洲派出两个采购团。
所谓责任,就是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把麻烦留给别人。中国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所谓合作,你可以看到,我们今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同主要经济体加强政策交流,形成一致应对危机的共同力量。我们扩大了同一些国家货币的兑换,贯彻“清迈协议”,建立了东亚地区货币储备库,并且开始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采取的行动,有利于国际之间联手来应对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