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本哈根会议
中国这次参加哥本哈根会议是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我们尽心、尽力了,而且尽到了责任
记者:您刚刚出席的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我想请问总理的是,我们怎么样看待哥本哈根会议?另外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温家宝:会议结束,余波未了(笑)。我一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是第一个制定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国家。同时,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我们自主提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只讲一个问题,有的人说不要纠缠历史。不是纠缠历史,而是历史客观存在,必须正视。因为不正视历史,也就不会懂得今天国际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别,更不会懂得发展中国家谋发展还是他们最重要的诉求。
前两天我看一篇文章,深有体会。作者说在哥本哈根会议开会期间,他想起南方的老母亲还在点着煤火炉来取暖。
我们必须正视下面这样一些事实,就是世界上还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还有23亿人是用煤甚至柴火来取暖和做饭。中国这些年是发展了,但是人均用电量还仅达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千人汽车的拥有量也还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我们必须为中国的发展争得应有的权利。
中国这次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尽心、尽力了,而且尽到了责任。我们一直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但是直到我17日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没有一片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大量的斡旋,积极地推进,使哥本哈根会议终归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于科技创新
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个大调整。面对抢占科技制高点这样一个大的竞赛,我们中国该怎么行动?
下半年,我们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调查和座谈,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科技界大会,总结和归纳了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提出的建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这个规划我们还在拟定当中,我们准备把它同“十二五”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记者:看到您的那篇讲话,题目就是《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对。其实我一直讲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常说的,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地区结构、积累与消费的结构。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关于民营经济
简单说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
记者:我想问总理的是我们怎么鼓励民间投资?
温家宝:其实民间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复苏的情况。民营经济灵活而且大多在服务领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市场树立起信心,使投资者树立起信心,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第二,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以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扩大准入,简单说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第三,我们要在税收、贷款以及其他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我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蓬勃发展起来。
本版文字:新华社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