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银行理财四大常见违规方式:说明书如同天书
发布时间:2010-8-27 11:43:24
 
文章内容

近来银行销售理财产品违规备受关注。光大银行、渣打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皆因此惹上麻烦。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24日告诉记者,他已正式接受投资者委托,准备向恒生银行上海分行提起诉讼。

银行理财产品违规处多。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先学知再投资”,一定要搞明白,不要轻信口头承诺,被宣传材料忽悠,搞清理财产品类型、风险、是否保本等等。

风险揭示不充分是最大问题

北京的高女士向记者投诉说,看到某银行一只理财产品宣传彩页非常醒目地写着“低风险、高回报、保值增值”、“年化收益率36%且上不封顶”,工作人员在回答她疑虑时,还保证至少有10%的年收益率。但在两年后合同到期时,投入的几十万元,没有赚到一分钱,还亏损4.51%,而且每年还向银行支付了1.51%的管理费。

无独有偶。朱女士向记者投诉说,她看到某银行一只理财产品,工作人员在向她推荐时说,该理财产品期限三年,最高收益率27%,保本,起价5万元,并称这是现在卖得最好的理财产品。朱女士在购买了之后才发现,一旦购买这种理财产品,钱就从自己账户中划走,不得中途赎回。而且,所谓的27%收益率,结果是每年最多只有9%。

据记者调查,近来银行用短信等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很多。夸大收益,刻意隐瞒风险,或者只讲收益不谈风险,是最常见的违规方式。

信息披露不充分很普遍

投资者购买基金,有年报季报可看,投资什么证券,比例多少,投资者很容易在其网站的公告中查到,但银行理财产品不是这样。

高女士对记者说,她购买的理财产品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她在购买理财产品一年之后,才在该银行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其期末资产组合情况,而且只包括投资品种类目、市值及持仓比例三项,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银行是如何投资的、资金是如何具体运作的,无法判断其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更无从知道银行是否对投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监督。

实际上,有些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压根儿就没有任何披露。朱女士说,她购买的那一只理财产品,只知道是投资海外农产品期货的,别的什么也不清楚,在该银行的官方网站上也查不到任何信息,更无法了解具体是如何投资的,收益亏损情况如何。到分红日,第一年,银行是主动告诉她的,收益9%,以后再无分红,她是在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才知道收益为零。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银行理财四大常见违规方式:说明书如同天书
  • ·银行理财产品断档 分红险扛起理财市场大旗
  •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来路不明”
  • ·客户指浦发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含混不清
  • ·楼市股市低迷 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大增
  • ·银行理财产品断档 下半年将何去何从
  • ·银行理财产品断档 周发行从38款骤降至12款
  • ·上半年银行理财能力揭晓 中资行业绩跑赢
  • ·避险资金激增 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加剧
  • ·上周152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均实现预期收益
  • ·[图文]股市跌跌不休 上市公司转投银行理财产品
  • ·银行理财产品战报 招行产品累计亏损38.53%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