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背离 资金撤离
最近,A股市场一直量价背离。11月17日~23日,两市日均成交3213亿元,上证综指累计上涨63.66点。11月24日,上证综指下跌115点,两市共成交4768亿元,并创出历史天量;随后一天的反弹,两市共成交3623亿元;11月26日,上证综指下跌119点,并跌破11月24日的低点,两市成交放大至4247亿元。量价背离显示压力较大,笔者原来认为,“11•24”大跌后最好的走势是克隆“7•29”大跌后的走势,见一个新高之后进入调整。但“11•26”出现两阴夹一阳的放量长阴线,给出A股市场进入调整的明确信号。
而11月16日至26日,9个交易日两市累计成交32434亿元,换手率23.16%,透视出3200点之上多空分歧加大,明显有资金在悄悄抽离。鉴于目前A股偏弱的走势,估计多数在3200点之上减仓的资金不会在目前点位进场。而上周,上证50ETF、上证180ETF和央企ETF连续第三周出现规模净流出,表明近期偏股型基金整体出现净赎回。历史数据显示:偏股型基金的持仓接近历史高点时,如果公募基金后续资金跟不上,A股市场进入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与去年走势的“相似”之处
近期A股市场和去年同期有很多“相似”之处。去年,各类投资者都十分谨慎,预期沪深股市还要下跌,公募基金平均持仓处于历史低点,当时大家都不太“敢”逢低买入。但A股市场下跌十分吃力,不知不觉中“底部逐渐抬高”,并演化成1664点至3478点的中期反弹。今年,各类投资者几乎一致看好跨年度行情,公募基金平均持仓逼近历史高点,大家都不太愿意逢高减仓。但前期A股市场上涨显得很艰难,并出现量价背离,直到上证综指出现三根中、长阴线。
对比上述两年的情况,投资者心里、持仓呈现“反向”对称。仔细品味,想必大家能品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对目前A股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周K线都出现放量的“穿头破脚”的长阴线。还有一个交易日,就将结束11月份的交易。上证综指虽然拉出月线三连阳,但11月的月K线上影线太长,并且连续三根月阳线都没有摆脱8月实体762点的长阴线。周线、月线的K线组合已经给12月份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虽然3361点或已进入阶段性调整,但1664点以来反弹至今,上证综指一直运行在以1664点与1814点位下轨的上升通道之中,目前该通道下轨在2590点。而2663点止跌反弹以来,上证综指运行在以2639与2712点位下轨的上升通道之中,目前该通道下轨在2838点。目前看,3361点开始的调整是1664点大级别反弹中的次级调整,很可能将去考验2639与2712点上升通道下轨的支撑。从模型上看,A股市场已经进入周线级别的调整。
供求变化的玄机
10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2507亿元,资金面上再度上演居民储蓄向股市、楼市搬家的游戏。预计11月份居民户存款环比继续减少。历史数据显示:一旦出现月度居民户存款减少,特别是出现居民户存款连续数月减少或单月大幅减少,A股市场离阶段性调整就不远了。笔者认为,3361点开始的调整级别至少与3478点同等级别。
另外,截至11月25日,近期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涉资2630亿元。而11月份以来有99家上市公司公告大小非减持,减持市值约96.24亿元,到25日就比10月份环比增加35.41%,被减持公司家数也显著增多。显然,A股市场资金和筹码的天平已悄然发生变化。只是在A股市场持续盘升中,投资者“忽略”了资金和筹码之间的变化。中国银行的再融资传言,只是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中国银行业的再融资需求较为明确”。虽然融资方式并不明朗,但当A股市场出现急跌时,将成为投资者转为谨慎的诱因。
新的海外不利因素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利淡消息不少。美国商务部修正美国三季度GDP的增长率,从此前公布的同比增长3.5%下调为2.8%。1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卡恩表示,银行业尚有一半损失没有暴露,欧洲银行业的问题比美国更严重。而周四发生的迪拜危机拖累海外股市大幅下跌,这也将对A股市场产生新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co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