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002424):未来发展重点仍然是苗药
近期我们调研了贵州百灵(002424.CH/人民币20.21,未有评级)以及公司在六枝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管理层进行了沟通,要点如下:中药材种植方面:1.政策背景。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号)出台,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为贵州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2012年8月贵州省政府批复了《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将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贵州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
2.公司将药材种植作为缓解中药材供应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司每年药材采购约占总营收的20%,对应今年15亿元的收入,中药材成本预计3亿元左右。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部分中药材野生资源锐减,为了缓解中药材供应压力,公司一方面拓展采购渠道,扩大仓储能力;另一方面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缓解中药材供应的压力。
在种植品种的选择方面,公司主要考虑药材的上下游联动,特别是下游消化。因此首选公司使用的品种,如桔根(咳速停系列)、牛蒡子(Vc银翘片)等。其次考虑到贵州土地资源有限,地形差别大及土壤的差异性,因此大规模种植主要选择药材成分变化不大且土壤适应性好的品种。
目前公司年采购桔根、山银花、吉祥草、虎耳草等将近1万吨,完全自种后,不仅保证药材的稳定供应,同时将会给公司节省5,000万元左右。
公司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太子参(7,500亩)、桔根(6,000亩)、牛蒡子(1,000亩),同时皂角、桂皮、牛蒡子、山银花、虎耳草、吉祥草、黄柏等20多个品种处于种苗和技术经验的培养阶段,计划到2016年总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公司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开展种植,并已聘用30多名地方农业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
3.公司太子参产量预计较去年变化不大,留种率较往年差。公司今年共种植太子参7,500亩,2011年为11,000亩。2011年,受多数种苗病虫害影响,亩产较低(根据2011年年报为65千克/亩),今年受益于经验积累且无病虫害,本应亩产显著提高,但受3、4月份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今年的太子参比去年细小,只是亩产应该还是会比去年高些。由于前期干旱,后期雨水较多造成根腐烂,因此今年留种不太理想,留种率低于70%。公司下期太子参的种植面积,一方面取决于对价格的判断,另一方面,如果今年太子参种苗价格稳定,也可能以卖种苗为主,提前锁定收益。
4.太子参种植方式上以合作社模式为主,与种植户直接合作为辅。公司主要和当地政府签协议,由政府出面,与合作社合作,合作社再和农户签协议。同时公司也和一些种植大户直接签协议。与种植农作物相比,种参收入每亩大约提高了1,000元,因此农户有参与的积极性。公司种植费用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是向农民支付的土地租金,第二是劳务费用,最后是根据产量给予的奖励。
5.预计太子参未来价格稳中有升。虽然今年扩种面积很大,但受天气和病虫害因素影响,一些主产区的单产较去年有所下降,再者部分鲜货需留作种苗,因此总的供给不会明显增加。近期太子参价格出现了小幅回升,且随着产新因素的逐渐消退,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此外,太子参使用有限,且有黄芪、党参等替代品,经历11年的高价,相关药企会有一些应对措施,因此未来炒作的空间也不大。
公司整体经营方面:1.公司作为苗药龙头,未来发展重点仍然是苗药,未来仍将通过收购兼并考虑扩大苗药品种。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4个,分别是独家苗药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独家苗药产品咳速停糖浆及胶囊、非苗药独家产品金感胶囊、Vc银翘片。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1%,净利润同比增长23.01%。
2.上半年公司的Vc银翘片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100%,达到1亿元以上,超出预期,主要原因是前些年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销量下滑导致基数较小。由于新进入一些地区的医保,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高增长。上半年公司的另一主要品种咳速停在主营收入持平的情况下成本同比大幅下降20%,主要原因是中药材价格下降,同时使用了一些自产药材进一步拉低了成本。
3.由于新版GMP认证,所以公司天台山药业GMP生产建设项目投产时间将晚于原计划,目前预计将于2013年6月份投产,公司的产能将扩大一倍。
正式投产之后公司将会多生产一些公司前期收购的小品种,届时这些品种增长将会加快。
4.胶原蛋白饮品“爱透”上半年收入约200万,由于今年“爱透”产品的广告和渠道建设费用比较高,预计今年亏损1,000万元。
调研结论
公司在贵州道地药材种植方面迅速积累经验,预计今后将会在药材种植方面形成显著优势,从而增强公司在苗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并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收购更多的苗药品种。我们认为公司的下一个质的飞跃有赖于充分挖掘药材的经济价值和进一步开发苗药的市场潜力,形成更多的特色产品。建议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持续关注。(中银国际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