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预期导致“惜售”
藁城市廉州镇农民张风全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5.5亩小麦,大约收了4500多斤,单产900斤左右。“不卖,再等等。”崔风全说,按市场价1元/斤出售,可以“变现”4500多元。但由于柴油、劳务等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去年收割机40元/亩的收割价,今年涨到50元/亩,播种价也从去年10元/亩涨到今年15元/亩。
张风全粗算了一笔账:按1亩小麦计算,肥料大约300元,农药40元,种子大约30元,水电费100元,播种15元,收割50元,累计一亩地成本535元。而一亩大约收900斤,按1元/斤,一亩小麦一年下来净收入37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劳动力成本。
“现在玉米之类的农产品都在涨价,大家都预计夏粮价格还会涨,所以我也不着急卖。”张风全说,村里有点能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每天至少挣五六十元钱。虽然国家有补贴,但种粮的收入只占家庭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种粮成本普遍上升,农民对粮价存在上涨预期和惜售心理。部分农户的粮仓全部装满了粮食,他们认为粮价还会上涨,所以不会在近期卖。
张风全说:“玉米、绿豆、大蒜都涨得很快,小麦也有可能上涨。”在农村,如今农民对“炒”农产品现象并不陌生,甚至坐等小麦后市上涨行情,捂粮惜售现象今年特别严重。
“抢粮”战打到田间地头
王希明是藁城市开三轮车进村收购小麦的“散户”粮贩,收购价大约0.97至0.98元/斤,“今年不好收,有时半天还是空车,农民们都不愿意卖。”王希明告诉记者,他收来的小麦,会再转手卖给中介商,一般以1元/斤成交,赚2到3分钱的差价。
我收粮食10多年了,第一次遇到今年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肯卖。以前一天能收四五万斤,现在四五千斤都收不到。”王建志是一名中介商,往年同期一天能赚四五百元,现在只能挣四五十元。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夏粮收购高峰期,记者来到我市部分夏粮收购点,却很难见售粮农民的身影。而部分个体粮食商贩和经纪人却直接到田间地头,不等农民晾晒整理就收走小麦,农民得到的价格比市场价低3至5分钱。
收了15年粮食的中介商孙吉清说,“农民的粮食还晒在路上,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卖给粮贩子。”孙吉清今年才收了两万斤小麦,而往年同期至少能收十万斤。
私人粮商有些是看好小麦价格涨势,另一些则是受雇于大型粮食企业,为大型粮食企业代收代储,以赚取收购和存储费用。“现在我们都恨不得去‘抢’农民手中的粮食”,面对今年夏粮收购的形势,孙吉清开起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