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9日14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做客强国论坛,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收入分配改革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条件成熟,符合民意需求
[网友寒碧]:您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基于什么考虑,目前我国具备哪些条件支撑这个计划?
苏海南:我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建议的。一个是对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的思考建议。第二,老百姓对这个事情有强烈的期盼。第三,我觉得我们基本上具备这样的经济承受能力。第四,国际上有益经验可供借鉴。
需要说明一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趋势,假如我们现在金融危机以后时期,咱们国家经济发展态势是企稳向好,但是,现在也有一个说法,国际上可能第二次经济探底,如果出现这个情况,那么我们这个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难以实现。所以,有一个大的环境条件,这是一个条件。
其次,我们的收入分配深化改革的程度和效果怎么样,也就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出来的,而且把这个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位置,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我们这个调整结构的决心下得不到位,或者执行不到位,我提出来的这样一个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建议还是难以实现。但是我个人感觉,我们现在有中央的号召,有民意做基础,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也基本具备,而且现在看经济发展总的态势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一定会有较大曲折的情况发生,再加上我们又有国际上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个还是有很大的实现可能性的。
制定年度工资增长指标,劳资平等协商,确保非公企业工资增长
[网友纯情小牛牛]:国内大部分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政府无法直接干预其经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具体如何操作?
苏海南:收入倍增计划首先是一个宏观设想,就是对中央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的一种量化的落实的建议,它的具体操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来做配套,现在这些相关政策还在研究考虑之中,简单讲是这样,就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总的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机制来发挥基础性作用。我们首先确定了一个量化目标以后,这些量化目标可以考虑分解到各个省市,各个省市提出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增长的计划,在这样的指标的引导下,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劳资双方工资集体协商来加以实现,其中的依据之一就是当地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会根据前面已经说的各地提出来的居民或者是劳动报酬增长的计划指标提出相应的年度工资增长的指标,工会系统加大工人的维权力度,小企业采取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平等集体协商的方式,由一些外部派过去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代表工人与资方进行协商谈判,争取工资按照相关的指标安排来合理地增长。这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采取的措施。当然,也还有一个,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根据工资倍增计划的相关指标的牵引做出适当的、适时的、适度的调整和提高,从而促进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收入倍增不是说确保每个人的收入都翻倍增长
[网友民间草医]:小苏,你们这个倍增计划是靠什么方式来实现的,工资还是困补?靠工资,那首要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些年我看你们解决的不好;靠补贴,那就只有印票子了。
苏海南:对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我个人建议,如果他们给劳动者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政府就可以以这个为依据,相应地对这些企业给予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的扶持,这样做就能够使工资集体协商既有劳资双方的博弈,又有了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从而使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增长机制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公有制单位就按照相关的增长计划的安排,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资增长。至于吃财政税收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我个人的意见就是要随着企业工资的调整及其变动,相应地、合理地做出增加工资的安排,而不是在企业工资调整之前先就安排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对这个问题,《公务员法》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建立公务员与企业可比较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的制度,把公务员工资的增长安排在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变动的情况作为一个充分的依据。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倍增不是说确保所有的每个人都翻倍地增长,这是一个宏观的总的指标,或者说是我们温总理讲的分好蛋糕的首先做出的第一刀的安排,也就是说在这个大蛋糕里面,政府拿多少,企业拿多少,居民拿多少,把这个关系分配好,把这个关系调整好,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居民的收入和劳动报酬这两个比重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的提高。
让低收入者多分一些蛋糕,缩小贫富差距
[网友糖果乐园]:如果政府高官、国企高管和普通百姓一样收入倍增,只会继续扩大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苏海南:国企高管,中央已经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高管与一般职工的薪酬倍数关系做出了加强管理的安排,其他各地方也将会根据中央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出台本地区的相关政策。此外,我们的税收调节也在考虑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比如个人所得税将会由分项增收向分项增收与综合增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综合增收就是除了工薪收入以外,会把一些财产性收入等等都囊括进来,如果这个制度要建立并且贯彻落实,对于调节过高收入将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制度还打算建立根据家庭人均生活负担的情况给予税收费用扣除的制度,换句话说,就是对收入不多,家庭负担又重的人,就少交税或者不交税,这样安排,我们就又保了底,提了低,同时,又控了高,两头来抓这个事,可能就能够解决你所担心的继续扩大贫富差距的问题。
调整分配并不是增加货币发行总量,不会加大通胀压力
[网友忽闪闪]:有专家表示,在现阶段提高国民收入会加大通胀压力,您怎么看?
苏海南:我认为如果处理得好,就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要么是票子印得太多造成,要么是供应不足也会造成。我们现在讲的居民收入倍增是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把政府、企业手中的一部分钱调整到老百姓手中来,钱总量还是那么多,只是使用的人变了,而且调整过来的钱是以前本来就是应该发给劳动者的钱,如果我们的生产状况不发生大的变化,物资供应还是那么多,我们的票子没有多印,我们对国家、企业、居民或者劳动者三者的分配关系做个调整,把政府的一部分钱、企业手里面的一部分钱调整给老百姓,我想这是不会加大通胀压力的。
拥有“六心”,合力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
[网友我爱巧克力]: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严重制约了居民整体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苏海南:不能。因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只是一个宏观规划的目标,而要把这个目标落实,我前面已经反复讲过多次了,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政策,包括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相关政策的支持、贯彻和落实,也涉及到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以及我们经济社会体制弊端的继续深化改革,还有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合力,才能够加以解决。
因此,我对收入分配问题有一个“六心”的说法。一是我们要对现在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感到忧心;二是我们要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下政治决心;三是有关主管部门要出以公心形成共识,制定各方面的政策;四是要齐心,有关主管部门要齐心合力,上下左右也要齐心,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把收入分配问题解决好;五是要有耐心,因为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复杂,涉及的原因很深,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在今年或者在“十二五”的前两年先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其它的问题我们再一步步的解决,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那些冀望收入分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现实,特别是希望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兜里马上就收入倍增,也不是太现实。因此要有耐心。六是要有信心。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肯定难度很大,但毕竟现在中央已经提出了明确了大政方针,老百姓也热切期盼,社会舆论的主流也大声呼吁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承受能力也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从长远看,还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
收入分配现状堪忧,根源在于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式的不合理
[网友]:导致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苏海南: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公平、不合理造成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的经济社会体制还存在很多弊端,以及我们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造成的。
从直接原因看,比如说我们的一次分配中,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没有建立并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税负虽然这些年减免了一些,但是力度还不太够,特别是劳资平等协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机制,基本没有推行和铺开。部分企业还有拖欠克扣工资等等的问题存在,很多单位由于劳动者身份的不同,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明显的低于其他的正式工等等。这都是造成现在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分配秩序混乱的直接原因的一方面。
在二次分配中,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用于社会保障或者其它民生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是太够,特别是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确定比例,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提高比例的制度的安排,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的调节,现在的对象主要是工薪劳动者,而很多靠资本、财产发大财的人反而没有纳税,这都进一步造成了分配关系的不合理。
从经济社会体制弊端的角度看,比如说城乡分割管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所以,农民似乎天然地就低城里人一等,这样一种身份地位让他们在收入分配中明显要吃亏。我们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差距很大,也很难以使一些国家统一的好的分配政策在各地都能够贯彻落实下去。还有我们现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做假账、坑蒙拐骗的行为经常发生,这些也使分配秩序行为更加混乱,进一步地扩大了不合理的贫富收入差距,乃至于一些非法收入比较泛滥,灰色收入也比较多见。
从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角度看,我们现在这样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投入多、产出少,污染环境,破坏环境,大量地浪费资源,从长远看,我们的蛋糕里面有一部分是不能吃的,是无效的、无用的,甚至于我们的GDP像煤炭一样是带血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后面的分配问题当然也很难以从根上得到解决。
还有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外向型经济比重依存度比较大,国际上经济形势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这些外向型经济企业就受到重大的冲击,相应的这些企业就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于像前两年发生的2000万农民工失业,只有回乡。如此等等。
可见,要解决好收入问题,不能单纯地就分配论分配,就工资论工资,也不是单靠一个倍增计划目标的提出就能解决的,它与整个收入分配体制的深化改革,与我们进一步地改革经济社会体制的弊端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都密切相关。因此要从这诸多方面深入思考,系统筹划,抓住重点,逐步推进,改革才能够加以解决。
期望两个比重的量化指标能被纳入十二五规划
[网友不懂外语]:苏会长:国民收入倍增是个新名词还是个原计划新用?是发现问题想起来的,还是迫不得已使出的招?
苏海南:应该说国民收入倍增不是一个新名词,日本就用过。我说的是居民收入倍增,这也说不上什么特别新,因为两年前的广东省也提过这个事。但广东省提完这个事以后,紧接着我们就来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广东省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目前之所以呼吁要让居民收入倍增或者劳动者劳动报酬倍增,是基于我前面最开始说的四方面的考虑。也不是迫不得已使出的招,是我们现在到了考虑这个问题,切好分蛋糕的第一刀的时间了。希望把这样的两个比重提高的量化指标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水平增长的量化指标经过大家的呼吁纳入到“十二五”的规划之中去,如果在规划里面有了这样一些指标,我想,我们在今后几年内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水平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指引下,我们再抓好相关一系列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我相信收入分配的问题能够得到逐步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