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专家分析:就业率统计应设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10-1-22 22:07:05
 
文章内容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官方数据高于民间数据 “被就业”成流行语

专家分析——就业率统计 应设国家标准

2010年1月19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被就业”位列其中。

2009年7月12日,在天涯论坛里,一则帖子引人注目:“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

这名“被就业”者叫“酱里合酱”,是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名2009年应届毕业生。一时间,“被就业”被炒得翻天覆地。人们似乎恍然大悟:难怪每年那么多大学生就不了业,官方的就业率却从来没有低过,原来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就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被就业”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大学生就业之路何去何从”是我们对2009年的追问。

专家指出,希望能够出台一个通用的符合国情的就业率统计标准。

民间数据显示毕业生“被就业”

被就业·现象

2009年,就在“被就业”一词开始流行的时候,在一次教育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产生的“被就业”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称,教育部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

新闻发言人表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

新闻发言人说,高校一旦出现了就业率统计误差或造假,就对该高校的就业考核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并且表示教育部会加大对这种现象的查处力度。

然而,这一说法被认为是为“被就业”现象“护短”。

而在这次“护短”之前,教育部曾经公布官方数据:截至2009年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2008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与官方数据大相径庭的是,第三方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届高校毕业生截至8月25日的全职工作签约率为57%,较7月的49.5%上升了7.5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无论是7月还是8月,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远低于政府部门公布的68%。同样,对2007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麦可思公布的数字为55.8%,而教育部公布的数字为72%。

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和麦可思公布的民间数据,哪个更可信呢?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当前的就业指标统计不足以反映大学生的全部情况。究竟由谁来统计、如何统计,政府应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希望能够出台一个通用的符合国情的标准。

是谁逼学校“造假”?

被就业·追问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专家分析:就业率统计应设国家标准
  • ·周小川称继续适度宽松 专家分析今年最多加息两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