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专家分析:就业率统计应设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10-1-22 22:07:05
 
文章内容

此外,自然不能排除像“酱里合酱”这样的“被就业”者。这两方面也是现行统计中容易引发争议的部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统计就业率时把读研算作就业是不合理的。

尽管短时间内这些读研的学生不需要找工作,但是两年后,他们将一样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在胡星斗看来,读研应该算作“隐性失业”。

而吴江则在此前的“环渤海区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论坛”上公开呼吁政府科学开展就业指标的统计和发布。

吴江说,当前就业指标的统计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各个部门发布的数字并不一致,政府与一些社会机构发布的数字也大相径庭。因此,每当就业率公布时,总会听到一片反对与怀疑的声音。

高校是否应独自担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就是在这样的政策压力下,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只好要求没就业的学生也就业,出现了“被就业”的情况。

熊丙奇说,简单地说,是教学评价体制出了问题。

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市场办学规律相悖,已经为“被就业”埋下了伏笔。

熊丙奇表示,以最早发出“被就业”帖子的“酱里合酱”为例,本来按国家政策,学生未就业也能保留户籍两年,且免收服务费用。

现在学校却告诉他,不就业,户籍就要打回原籍,学校可以帮忙给他办人事代理,帮他落户。

这样一来,学生对学校“心怀感激”,心甘情愿“被就业”。

葛剑雄说,高校不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是政府。

而大学生之所以“被就业”,是因为政府的管理体制出了问题。把高校的办学质量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联系起来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指出,追求虚高的就业率是个误区。他认为,不应过多强调就业率,而应花更大力气重视就业质量。

虚高的就业率是一种“粗放型的教育GDP”。尤其是北大、清华、南开这样的重点高校,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看待就业率,而是要强调就业质量。

高校办出特色最重要

熊丙奇说,学校的责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各高校会争取得到更多的生源。只要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业率自然会增加,而不应该通过想方设法“提高”就业率来吸引学生。

熊丙奇表示,政府这方面的政策出现了导向性误区。

葛剑雄说,高校要避免一窝蜂地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应该分层次办学,根据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来。

而政府部门要起到很好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不能一个专业就业率高,大家就一窝蜂地开这个专业;过几年社会不需要了,大家又集体找不到工作。

[责任编辑:appleli]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 ·专家分析:就业率统计应设国家标准
  • ·周小川称继续适度宽松 专家分析今年最多加息两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