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将2009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数学家谷超豪和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发展基础学科和尖端科技的同等重视。出席大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先生是获此殊荣的第二位航天技术专家,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曾获2003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孙家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航天技术的研发,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目前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百余颗航天器中,有三分之一由他担当技术负责人,其中包括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等重要卫星。
孙家栋先生说,他个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的是中国整个航天事业的飞跃式发展。
孙家栋说:“50多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开创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我国早期卫星研制工作是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卫星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结果。”
据了解,已81岁高龄的孙家栋先生目前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仍然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
另一位获奖者——84岁的谷超豪先生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多年来,他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等当今核心数学前沿领域,获得了富有开创性且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成果,至今发表专业论文130篇,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赏。值得一提的是,谷超豪先生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长期执教于上海复旦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9位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6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由于是政府主导的科技奖项评选,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风向标。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他强调,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温家宝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奋起直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外智力引进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当天,还有370多项科技成果被授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另外,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古巴的7名科学家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人数为历年之最。
[责任编辑:cylia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