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日前发布“2010浙商投资 (中国)最佳城市”和“2010浙商投资预警区域”两个榜单。山西入围投资“黑榜”之首,理由是:在山西煤改中,由政府指定交易对象、交易价格、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剥夺了企业正常经营决策权,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政策风险。(1月10日东方网)
一个民间商会对某地政府说三道四,本也正常,史上哪有挨了打不生气受了委屈不埋怨的道理。“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作为当下中国异军突起的浙商的利益代言人之一,在了解了很多浙商投资晋煤却遭遇政策“清洗”后,其必须做出“仗义执言”的姿态,尤其在上书石沉大海后,更需要以另一种“批评”的姿态摆出pose。于是,在一个商贾云集、群英荟萃的场合,该组织便向世人抛出一记绝杀——— 宣布山西省为“浙商投资预警区”,意图在GDP依然高歌猛进的时代,将山西省政府一军。
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宣布山西入围“投资黑榜”之首,如同我们宣布“中国的一支重要资本力量与公权展开博弈”一样,可以不屑一顾,当作蚍蜉撼大树般的笑话看,也可以一脸严肃,当作利益博弈时代的一场典型对决。事实上,无论不屑还是严肃,经济实力庞大的浙商,以一种空前团结的方式向一地政府叫板——— 即使是隐晦的批评——— 也足以说明中国已经壮大的私营经济与公共权力之间,仍然缺乏一种制度化的、显性的对话沟通机制,而这种沟通机制的不畅,不仅成为一些权贵互相勾结的根源之一,也成为政商依法发展的羁绊。所以,此次浙商以一种商业打分和投资导向的方式向山西说“不”,是一次制度资源不对等的博弈。不,如此博弈已经不是博弈,而是伤痕。
伤痕不止于此。表面上的“浙商”与“山西政府”的暗战波澜不惊,但网络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民众,因“浙商批山西”而引发的大战,却惊心动魄。
首先是对“浙商”的讨伐不绝于耳。“浙商”是中国先富群体的代表,因此成为社会“仇富”心理的发泄对象,在“浙商批山西”现象里,“倒浙商派”风起云涌,不问法律规则,不问财富来源,不问勤劳与否,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富人们派发各种罪恶的帽子,抡起愤怒的棍子。这又是一道伤痕——— 贫富差距下普通民众与富豪阶层的巨大信任鸿沟。
再就是并不鲜见的幸灾乐祸。地方政府与浙商,同为占有较多社会资源的组织或群体,当他们之间发生龃龉,更多民众不是站在或法治或公正的正义立场上,而是乐见甚至期待两者之间的“暴风雨更猛烈些”,他们只是坐山观虎斗。这不是一个公民社会的常态,恰恰是臣民社会的心理——— 弱势者无权无力干预社会,戏谑、嘲讽和看客心理就应运而生。这又是一道伤痕。
不同地域的网民纷纷贴上地域标签。山西或其他地方的网友,不问个中原委与原则,纷纷按地域站队,妖魔化浙商;浙商崛起之地的网友,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浙商的声援军。这和历史上的“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多么相似,多少原则、道义和常识,在地域局限下支离破碎。这还是一道伤痕。
经济至上时代,资本与公权的隔阂或龃龉,终究可能会有峰回路转之机,他们有更多机会实现对话,而那些文化意义上的社会心理伤痕呢?如何抚平他们,比某些经济改革恐怕更显急迫。
[责任编辑:ripley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