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经济增长面临抑制产能过剩和刺激内需两大问题
在高强度投资拉动下,今年经济“保八”无忧,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分化。随着经济回升态势确立,“促内需、调结构”成为明年经济发展的重点。消费类行业有望继续获得政策支撑。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分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其中,投资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出口拉动是-3.6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形势的确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调结构”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有经济结构上“保增长”,就会错过这次“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调整结构本质上要从生产角度来进行,要将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来发展的现状改变为三个产业均衡发展,其中主要是扩大第三产业。抑制产能过剩将成为明年调结构主要的发力点。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杨英教授告诉本报记者,钢铁、建材、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本来的情况已经过剩,而今年政府在基础建设上投入了巨量资金,对这些产品需求拉动很大,导致不少新建项目又开始扩张,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在发改委公布的产能过剩行业中,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产能过剩一方面导致这些过剩行业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占用了有限的投入资金,导致一些需要支持的行业得到的投资减少。
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发布的抑制产能过剩的《意见》指出,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等产业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要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编制或修订专项规划,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采取何种手段和力度抑制产能过剩将考验管理层的智慧。因为,如果采取过度严厉的措施抑制产能,不排除实体经济中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继续上涨。
与此同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拉动消费的政策也已陆续出台。在“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背景下,未来针对消费的扶持政策将得以延续。
一、在支持政策有望延续和消费潜力开始释放的双重刺激下,明年汽车、零售、医药、家电等行业有望继续获得大幅增长,维持高景气度。
二、货币政策的“调结构”,银行、保险受益,在实质性加息之前,更看好保险行业,同时,在通胀预期下,上游资源类板块受益,看好煤炭、化工、有色。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调结构”,新能源、传感网、物联网、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行业受益。
四、抑制产能过剩的“调结构”,企业龙头并购重组受益,关注钢铁、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