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闭幕的年度中央工作会议为明年政策定下了基调,市场翘首以待的“靴子”终于落地。多数机构昨日发布研究报告对明年宏观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不过,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机构却较为一致地表现出忧虑。
多加机构认为,针对可能的通胀风险,此次会议并没有提及“反通胀”,而是沿用了管理通胀预期的提法,措词显得极其温和。但多数券商相信,尽管会议称明年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然而针对通胀风险进行调整已是必然,券商预计后期可能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
通胀问题“着墨”不多
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日渐升温,不过通胀问题并未成为此次中央经济会议的重要议题。
申银万国昨日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仍然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市场担心的防通胀、调控房地产等措词并没有明确出现,这将降低投资者对于政策紧缩的预期,对市场的影响中性偏向积极。
记者发现,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发布的新闻稿中对通胀着墨不多,但多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仍对明年可能出现的通胀感到忧虑。
齐鲁证券认为,由于今年以来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较快;水、电、油、燃气及蔬菜、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这些因素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2009年经济工作定调子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10年转变为“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为明年的宏观调控带来难题。
招商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形容,相比于2009年而言,2010年的保增长,似乎成了戴着镣铐跳舞,不但要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还要完成结构调整和通胀预期管理的难题。“如果明年下半年出现较为严重的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升,如何在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之间获取平衡?这是个难题。”
中国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现在水、电、煤、气等价格或者已经上调,农产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上涨,事实上已经构成现实通胀,不再是通胀预期,只是没有通过CPI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