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单大跌
OEM巨子向“内”转身
订单、部分产品价格一度都下滑30%。这是冠捷福清厂面临的挑战!
冠捷、AOC,对国内众多消费者来说,还不太熟悉。但在电子业,它可是有名的全球最大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世界上每3台液晶电脑显示屏中,就有1台产自冠捷。20年来,冠捷电子以OEM(贴牌生产)为重要方式,做成了世界第一。
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急剧萎缩。冠捷迅速调整,计划中的新工厂,停建!已没订单的宁波生产基地,关闭!他们要打自有品牌,向内开拓一片天地。
今年上半年,海外订单为零。这是福州珠宝界大牌厂商福辉的处境。
在福州市区东北部,有两栋12层的金黄色连体大楼,楼顶有空中网球场和高尔夫练习场,那就是福辉珠宝有限公司。曾经,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都是为海外珠宝大品牌代工的。如今,单子大幅缩水,对于这家主打黄金饰品的外贸企业,转内销是唯一出路。
做大内贸
几多“从头再来”之痛
设计、制造、销售,国际市场成熟的产业链分工,造就了“中国制造”OEM巨子。代工,利润不丰,规模取胜。然而,放眼国内市场,这样成熟而有规模的产业链分工并不具备。
“外转内”,冠捷和福辉,行业大不同,企业规模大不同,而记者发现,在国内市场重建产业链,打响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与此同时,两家企业有着共同的困难——
难题一:对国内市场不够敏感、熟悉。
冠捷拥有两个研发中心,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力量,但顺应大客户需求、引领业界潮流,与面对国内终端市场特有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
家电下乡,质优价平的冠捷产品,最初只入围了三省一市。产品要坚固、功能不必多、适应性要强……冠捷产品很快改进,到今年5月大面积中标,销售区域全面覆盖31个省市。
大牌OEM的特点是,合作商家稳定,市场单一。福辉凭借几十年的海外市场信誉,过去连接客户只要几台传真机,订单就源源而来。转身做内销,突然直接面对竞争激烈、流行趋势常变常新的国内市场,有“从头再来”之痛。
难题二:有名牌,但国内消费者认知度还不高。
AOC,是冠捷的牌子,品质一流,行销北美和欧洲市场。但是,在国内,其电脑不如联想、戴尔等广为人知,电视不如长虹、康佳等家喻户晓。福辉,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两块金字招牌,但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成为一个急迫的战略需求。
难题三:全面建设销售渠道。
企业建内销渠道是一项大工程,但必须做,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冠捷的“AOC”在国内推行了全新的“城乡绿野”计划,针对城乡市场扩展经销商渠道,期待每县市都有AOC显示器正规渠道布点。
福辉在国内市场找回自我,也有重建销售渠道的过程,从见商场就想进到定位高档名店,从搭车销售到专柜专销……思路一步步理清。
得益于转内销的动力,冠捷福清厂今年产值可望前降后升。集团副总经理贾孝成说,依照目前订单与生产排程预测,下半年产量将回升,企业力保全年总产量较2008年能持平,并略有增长。
而福辉,虽然比过去的外贸业绩还有差距,但自从去年大举向国内市场转轨以来,成效已现,今年产值可望较大幅度提升。
由外转内
不是市场的简单搬家
开拓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是权宜之计吗?
福辉总经理周月亮,在珠宝行已干了20多年,她感触道:“转内销是外贸企业的第二次创业!”
做OEM,管理和研发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驾驭内销市场,实际上要靠企业内部管理的全面重建!
过去,福辉为稳定的外单大客户供货,市场相当单纯。现在,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市场,企业完全实行信息化管理,脉络广布,全国各地的信息员,每天将市场信息向总部汇总,时间只需1分钟。
过去,福辉很有西方大企业的范儿,行政人员按部就班,一人一间办公室,占了大楼好几层;企业员工出差,都是飞机来飞机走的,讲的是“派”。现在,搞了内部竞争机制和新的分配机制,员工重视自我管理,时间、效率都精打细算,出差常选择坐通宵大巴车;黄金市场瞬息万变,原料采购重在时机,员工主动加班;行政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走路带风,办公区压缩到一个楼层,其余的出租。
过去,技术人员重在控制质量。现在,设计人员全年轮驻香港,参加全球行业展会,掌握流行信息,一年要推出几千个新品种。
过去,不是大单不接;现在,单件的小活儿也做……
福辉管理层透露,一只眼睛盯着内销,带来了利润空间的拓展。
外贸转内贸,对业内位置重要的企业而言,也许不仅仅是产品、市场的简单搬家,很可能是“中国制造”的一次革命。在金融危机的挤压下,稳外需,扩内需,突破原有的产业链分工,抓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会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又一个台阶。
发展的路,都是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