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具体观点颇多分歧,但央行官员们显然已在思考政策如何适时微调。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央行支持的杂志《中国金融》7月1日版上撰文,就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和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提出警告。他建议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宽松的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张健华认为,扩张性政策目前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可能不足以推动未来经济增长。他特别指出,民间资本投资限制和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很可能导致投资放缓,应放开民营投资的市场准入,加快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常他说,由于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关注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加之受体制因素影响,经济刺激方案并未给中小企业带来多大益处。
张健华预计,如果政策不进行适当的微调,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在未来几年放缓。
几乎是同一时间,张健华的“同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学术顾问樊纲3日在北京出席中国经济论坛时指出,没有完美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各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央行应该在必要时回笼流动性。
与张健华的观点略有出入,樊纲相信,中国当前的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原因是民间资本的投资,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将从明年开始加速。
同样是谈到通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并不担心。他在与樊纲出席同一场合时说,在国民储蓄率高企的情况下,当前增长率很高的货币供应量,不会对物价构成重大上升压力,“目前需要关注的,是货币供应对包括股市和楼市在内的资产价格的影响”。
这位央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指出,不应高估货币政策对经济恢复的作用,目前尽管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达到了25%,但对经济的刺激力不强。
李扬说,眼下中国实际利率接近零,处于历史低点,利率下调的空间不是太大,“刺激经济主要还须依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责任编辑:azure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