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结束了,今年的法定节假日也全部尘埃落定。回首望去,新节假日制度改革成效如何?保障人们的休假权,如何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人说,新节假日制度很好。“小长假”让交通压力、景区负荷都得以缓解,短线游、自驾游发展迅速;传统节日也回到百姓生活中了,人们可以更好地休闲与放松。也有人对假日改革颇有微词,认为长假的减少影响了旅游市场,旅游
产业发展受阻,人们回家探亲也没那么方便了。种种
观点各执一端,不一而足。
事实上,目前判断节假日制度改革是否成功为时尚早。截至目前,相关权威
数据并未出炉,今年又接连遭遇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因此现在很难对改革成效做出准确评估。其实,假期短也罢,长也好,各有优劣,尚需科学论证。但绕开这一争议,我们会发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障人们的休假权,并不仅仅是“放几天假”的问题。
作为一项现代社会的文明制度,带薪休假让人为之向往。这是缓解法定节假日全民出游带来系列问题的最佳途径。但目前来看,尽管国家颁布了相关条例、规定,带薪休假的实施显然不尽如人意。
落实带薪休假,必须加强落实可执行的配套
政策,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推动。同时,保障人们休假权还有赖于政府管理思路的革新。众所周知,取消“五一”
黄金周的动因之一就是交通压力过大,群众很不满意。但是,增设小长假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吗?“十一”期间,受到压抑的长线游井喷,很多线路不还是照样人满为患、不堪忍受?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本着从源头上堵住客流的思路,而应多管齐下。试想,如果交通部门能建立起更为高效、及时的信息发布平台,让人们即时了解不同线路的紧张程度,或许就能引导理性出行;如果旅游部门能向人们推介更多、更好的旅游景点,大家或许也就不会一窝蜂地涌向一个景点。如此种种,并非节假日改革可以代替。
要想提升人们旅游的舒适感与安全感,节假日制度改革不能不关注,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这或许比关注“放几天假”更为关键。
===星吧精彩文章=== 上海证券报:A股再也不会单边下跌了 叶檀:股民会被阴险的券商玩弄融资融券
杨百万:做个善人 向股民公开我眼中的股市六大利空
林园:我和杨百万推荐股民狂买银行股
应健中:融资融券最终会酿成A股百年一遇的灾难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