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续低迷,连一向被视作资金避风港的“打新股”理财产品都出现了负收益。
深圳发展银行近日公布,截至7月16日,该行一款增强型新股申购产品最新净值的年化收益率为-5.0796%。招商银行一款“基金+新股”理财产品6月底的累计收益率为-19.59%。这些“打新”产品的负收益,源于把部分资金投资于基金、分离债等,而后者的损失“拖累”了“打新”产品的收益。
深发展这款产品98.1%以上的资金投资于新股申购,剩余资金投资于基金和债券等,今年4月开始运作,正好赶上A股剧烈下跌。截至6月16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0.9847元,年化收益率为-8.3253%。此后经过一个月的运作,到7月16日,净值和收益率有所回升。
事实上,仅凭新股申购不会导致负收益。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申购的所有新股均成功获利卖出,多只新股的收益率甚至接近100%。不过,该产品曾涉足宝钢分离债和权证。分离债是一把“双刃剑”,在牛市中是套利的优良品种,在熊市中则蕴含高风险。
深发展有关人士表示,该产品的投资期限为18个月,目前刚运作4个月,虽然最新净值的年化收益率为-5.0796%,但实际累计收益率为-1.35%。此前,深发展也发行过纯粹“打新股”的产品,最新的年化收益率为3.61%,并未出现负收益。
此外,招行的“基金+新股”产品也因为基金净值下跌而导致浮亏近20%。而其他银行在设计增强型“打新股”产品时,并未涉足基金或分离债,所以未出现负收益。
去年股市红火时,银行争相发行新股申购产品,收益率普遍超过10%。不过,随着股市连续下跌,“打新股”的收益持续缩水,有的已经低于银行定期存款。目前,“打新股”产品的发行陷入停滞,银行转而主推固定收益的票据、债券或信托型产品。
目前,银行和投资者对股票类理财产品的兴趣跌至“冰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中心的报告称,在6月份发行的所有产品中,股票类产品的占比仅为5%。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