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4月北京楼市交易降温 房价4季度或明显下降
发布时间:2010-5-18 19:03:19
 
文章内容

4月北京楼市交易降温房价4季度或明显下降

北京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北京楼市交易降温迹象愈发明显。

“大部分人认为,随着交易量的下降,到4季度可能就会有一些开发商撑不住了,到那时本市房价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表示。

房地产数据

房价

销售价格继续上行

4月份,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4.7%,涨幅比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涨幅扩大;其中新建住宅上涨21.5%,二手住宅上涨8.4%。从环比看,4月份房屋销售价格比3月份上涨2.6%;其中新建住宅上涨2.6%,二手住宅上涨2.9%。

4月份,纯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3.4%,涨幅高于3月份3.1个百分点;政策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上涨6.2%,涨幅比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

解读

高端住宅推高房屋均价

戴德梁行中国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蒋尚礼:高端住宅推高了房价。我们对北京等一线城市十大热销楼盘调查发现,4月份热销楼盘仍以高端项目和豪宅产品为主,占比约达70%,环比3月份上涨了4.8个百分点。市场对高端项目及豪宅的需求仍然较高,这也是一线城市商品住宅均价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房价可能在4季度下降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去年本市房地产市场回升迅速,开发商手里的资金相对充裕,可能会撑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本轮调控可能会出现几个阶段:先是政策使多数人处于观望状态,然后交易量会明显下降,之后必然会影响到开发商的资金链。大部分人认为,到4季度可能就会有一些开发商撑不住了,到那时本市房价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北京房价下降不可避免

中经联盟理事董成竹:从数据可以看出,楼市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尽管价格还在上涨,但成交量明显下跌。在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楼市的阶段性预期已发生改变,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低迷之势,而在持续交易低迷后,北京的房价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但同时应看到,此次调控的目的并不是“打死”房地产市场,而是要使其健康发展。从长期来看,决定房价走向的主要还是供需关系,还得依靠市场调节,当然也需要政策的引导。

建设

新开工住宅增长较快

1-4月,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54.7万平方米,增长41.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82.9万平方米,增长78.9%,住宅中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40.7万平方米,增长1.6倍。

解读

可平抑房价上涨

易居房地产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1-4月数据反映出北京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依然快速增长,这有助于增加全年商品房供应量,从而逆转商品房供求不平衡的局面,有助于稳定和平抑房价。

投资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1-4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5.9亿元,增长64.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1个百分点。其中土地购置费所占比重为50.1%,若扣除土地购置费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5.4%。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259.3亿元,增长58.8%。

解读

开发商资金面将逐渐趋紧

市统计局专家:从投资数据来看,在楼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开发商的投资热情有所下降。

杨红旭:在国家严防房地产贷款风险,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幅峰值出现在今年1-2月,接下来的增幅持续收窄,开发企业资金面将逐渐趋紧。

交易

4月下旬以来明显收缩

1-4月,全市销售商品房52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销售商品住宅383.2万平方米,下降17.7%;其中,4月份销售商品住宅118.7万平方米,下降41%。尤其是4月下旬以来,交易量明显收缩。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4月下旬商品住宅销售日均签约套数仅为291套,远低于4月上中旬460余套的平均水平。

解读

楼市交易呈现降温

市统计局专家:今年一季度,在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多项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之下,北京楼市交易量已连续出现明显下降。4月份楼市再次出现交易量明显收缩的情况,特别是4月下旬,比4月中旬收缩突出。

从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房屋交易量的变化往往是最先表现出来的,而价格的变化一般会滞后一段时间,二者往往会相差半年左右。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图文]4月北京楼市交易降温 房价4季度或明显下降
  • ·1-4月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万 增8.6%
  • ·[图文]热点效应明显下降 短线做空压力尚待释放
  • ·浦发行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
  • ·国庆节前北京叶菜价格明显下降
  • ·天津口岸轻工业产品出口值明显下降
  • ·3月以来大小非减持3.39% 环比明显下降
  • ·市场持续低迷 “打新”收益明显下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