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卡的客户乘电梯到7层,再由扶梯到8层,在位于入口右侧的取号机取号后,到大厅的客户休息区,等待叫号。近千平方米的业务大厅内,有21个标准业务办理窗口,大约每2分钟就有一人取号,生意兴隆。柜台后的业务员统一着装,秩序井然。
“办理5万元的。”随着叫号,一位女士来到3号业务窗口,递上一张支票和填好的单子,不到2分钟,便拎着一袋卡片而去。
这些只收取现金或支票的发卡机构,每逢年节,就会迎来销售高峰。
一位曾前往资和信购卡的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每张卡,基本最低面额是买1000元,然后按整数倍递增,每个人少则买数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一天的售卡额不得了。”记者现场估算了排队人数,如果按照人均采购3万元计算,该办卡中心的日售卡金额最保守也在数百万元之上。
业内人士估计,国内的储值卡年均发卡规模应在数千亿元,北京、上海的发卡金额已达500多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这些储值卡都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相应面值,之前有的储值卡单卡金额曾高达10万元。现在除了商通卡和福卡的单卡上限为1万元外,其它发卡机构并无上限要求。
不过多数储值卡均有有效期。除福卡无使用期限外,其它有效期基本为一年,如果过期,发卡机构会按卡片金额收取管理费。
随着市场发展,储值卡的功能也在不断翻新。
资和信商通卡客服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商通卡可办理VIP实名卡,由持卡人自主决定卡内金额,不仅没有上限,而且还可将普通商通卡内余额转至VIP卡中。这种VIP卡已经基本等同于银行的借记卡。
除了这种开放式、由专门发卡机构发行的储值卡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储值卡广为盛行。例如各种加油卡、美容卡、健身卡、超市专用卡、洗车卡、酒店卡等等;还有包括网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的卡,如淘宝卡、当当卡等。
这些卡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借用“预付”模式完成储值。
盈利模式
一端拥有广大特约商户,一端拥有大量的购卡者,储值卡的售卡机构得以将“预付”玩到极致。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储值卡发卡机构,要成功完成与“预付”的嫁接,先要建立庞大的特约商户群。
某知名IT系统运营商的相关人士介绍:“发卡机构一设立,都必须先有自己的签约商户,有的发卡机构直接用钱就可以把这些渠道全买通。”
可以说,特约商户始终是售卡机构成长的重要支撑,其商户群的拓展速度,直接决定了发卡量的增长速度。
作为北京规模最大的储值卡发卡机构,资和信集团的特约商户遍及各行各业。据资和信网站资料说,其商户包括百盛、双安、华堂、新世界等52家大型商场,家乐福、欧尚、华润万家等57家卖场超市,中青旅、中体倍力、月福逾等600家旅游餐饮、家居建材、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等商户。
在特约商户范围内,资和信商通卡均可畅“刷”无阻。不断壮大的特约商户群,成为售卡量急速增长的保障,两者成正增长关系。资和信网站显示,自2006年8月推出商通卡以来,短短3年的时间,“累计持卡人数已超过200万,每年新增100多万人次”。
有了这个庞大的特约商户群,借助“预付”模式,售卡机构的所有盈利渠道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售卡机构的盈利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储值卡所带来的大量沉淀资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特约商户给售卡机构的销售额返点;三是,制卡费用及管理费用;四是,残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