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板近两月之后,创业板终于将在12月25日迎来第二批8家公司。而更多投资者也将眼光放在相关理财产品中,但目前市场只有关于创业板“打新”产品,一些周边产品还未发展起来。
从创业板“打新”收益来看,基金是最大赢家。数据显示,受益于创业板首日的火爆表现,基金在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网下配售部分所获浮盈超过了10亿元。而在第二批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过程中,共有289只公募基金合计动用超过261亿元资金参与第二批创业板网下申购。
作为老牌的理财产品——银行“打新”产品,此次的动作则较慢。由于新股中签之后需持有3个月,创业板风险较高,面临较高的破发风险,银行在前期设计产品时经历了较长的过程。此次,“打新”族中,异军突起的应该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据显示,在第一批创业板的申购中,所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动用124.1亿元参加“打新”,共获配股份58.6万股,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专家预测
蓝海创投总裁杨沛:创业板开闸为PE投资资金获利退出提供了一个合法渠道。PE投资的回报令人垂涎,银行、信托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私人银行和信托公司的PE类产品已成为投资者另辟蹊径投资创业板打新的一条通道。而风险偏好稍高的投资者可通过主要投资中小盘的基金和银行信托发售的PE产品曲线投资创业板。
(《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宋璇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