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的另类发家史(图)
发布时间:2009-7-23 16:59:05
 
文章内容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的另类发家史(图)
“草根富豪”刘益谦

46岁的刘益谦,其致富历程,绝对可以让每一个有创业欲望的人心旌摇荡。但他的故事,或许谁也无法拷贝,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那些非理性的参与者们为个别幸运者创造的暴富机会,几乎是永远地成了历史。

编者按 初中未毕业的他,做过皮包生意,收购过国库券,后成立“新理益”公司收购法人股而暴富,人称“法人股大王”。2008年以3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位列“2008胡润百富榜”第261名,但其发家致富史,具有强烈的不可复制性。

“草根富豪”刘益谦

出生地:上海

出身年份:1963年

性别:男

学历:初中肄业

现任:新理益集团董事长

绰号:法人股大王、草根富豪

口诀:“以投资的心态介入,以投机的心态操作。”

刘益谦语录

——“牛市只是个过程,熊市才是结果,如果人人都赚钱,赚的是谁的钱?真正大的获利,都是在熊市中兑现的。”

——“我从来不看K线图,K线图有什么用?所有的K线图都是对过去的呈现总结,它无法代表将来。”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

——“我以前是没做过实业,但是现在照样可以管理一个公司,当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什么难?还有比资本投资更难的事情吗?”

——“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暴富的机会。”

——“我做小生意的时候就见过很多牛人,但是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在这个市场倒下;人生不在于哪个阶段做得好,也不在于上什么排行榜,对于一场马拉松赛跑而言,前20公里跑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2009年A股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增发,号称“法人股大王”的新理益掌舵人刘益谦再次放大了自己财富的神话。

此前,他取道上海诺达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京东方A的定向增发中认购了7亿股,6月10日上市交易首日,京东方A大涨27.92%,刘益谦的股权单日内随之增值24亿元。

这位出生在上海“下只角(意思相当于‘贫民区’)的下只角”、从没受过任何专业金融培训、也拒绝承认自己钻研过股票知识的人,却从未错过中国证券市场的任何一次暴富机会。他在原始股、股票认购证、内部职工股以及转配股等投资品种上积累了亿万财富。

而用“幸运”甚至是“奇迹”来解释刘益谦的成功,显然简略而粗糙。但他的发家致富史,具有强烈的不可复制性。

肄业的初中生

刘益谦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精明,也有着吃苦耐劳的务实与强烈的财富积累意识。可以说,他是一个能不断地寻找新蜜源的蜜蜂。

1963年出生的刘益谦连初中都未曾读完,但他并不避讳谈自己的低学历,说起为什么连初中都没念完,刘益谦坦言为了赚钱。

少年时的刘益谦和父母、俩兄弟一起挤在上海城隍庙附近老弄堂里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中。他初二开始就帮着舅舅做皮具生意,起初是家庭手工作坊,一台缝纫机。后来变成两台,母亲跟他齐上阵。

“如果我一直做包,说不定到了今天,生意也很大了。”用刘益谦的话说,那是个“老百姓穿衣刚从蓝涤卡开始红红绿绿的年代”,箱包、服装生意是很好做的。黑色人造革的手提包,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时髦的东西,手工做一个皮包,可卖3元钱。

由于生意好得连夜做都做不过来,后来,刘益谦直接去厂家采购,然后外包给别人做,每天一两百个,“赚100多块不在话下”。

但他并非没有忧虑。他每天都在想,如果皮具生意不好做了,自己拿什么混饭?

做了3年的皮包后,20岁的刘益谦在上海豫园(城隍庙)拿下了一个20平米不到的商铺,开起了百货店。

因为常常去广州深圳进货,刘益谦一坐火车就是30多个小时回上海,“下车后连出租车都找不到,当时就感觉出租车这个生意好做,所以我成为上海最早自己出钱考驾驶执照的人。”

1984年,考一个驾照学费高达6000多元,敢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需要勇气。4个月后,刘益谦买了两辆车,和哥哥做起了出租车生意。

“那时候出租车完全是暴利行业,满街都是找车的,从十六铺到码头,3公里要收人家50~60元,比现在还贵呢。现在3公里,不就是个起步价?”

初涉证券市场

在一个对股票和股市还缺乏理性认识的年代,人们疯狂的致富欲望与悖乎常理的股市淘金观制造了大量的暴富机会,而刘益谦成了幸运者。

开店与开车的利润多了,脑子活泛的刘益谦不愿意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沉淀在银行里,他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那时,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通胀刚刚泛起,年息10.98%的3年期国库券打到6.5折、7折都很难卖出去。“六五折什么概念?就是3年以后翻一倍,甚至不止。”“不经意间,我学会了流通的概念,因为钱放在银行里没有意义了。”

就这样,苦日子出身的刘益谦开始炒卖国库券,享受着“钱生钱”的快乐。但他真正意识到资本的魔力是在1990年初。“在国库券上我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后,在上海也开始有了股市这个东西。不过当时多数人不懂股票是个什么东西,更没有人会提‘市盈率’这类名词。”

他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到了1992年,这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万元的价格卖出,净赚了近100万元。

如果说从国债到股票,彻底打开了从小在“小生意”中摸爬滚打的刘益谦的视野。那么,炒股票认购证则成为他积累亿万身家的关键一役。

1992年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当时上海滩总共207万张认购证。“我经过调研和简单的计算,大约算出这个中签率是10.3%,这也就表示理论上100张认购证至少有10张会中签,而每1000张理论上都会多出3个中签机会。当时每100张认购证成本价3000元,最高炒到了19000元,明天就要摇号,今天我以每百张20000多元的高价大量收购,但是我并不交付现金,而是与卖家约好,明天摇号结果出来后,再交款。实际情况是,每一张中签的认购证已经炒到了3万元。那么,我花20万元买的1000张认购证,理论上至少中100张,价值300万。”——正是依靠这种零风险的“空麻袋背米”做法,刘益谦坐定江山。

开掘“最后一座金矿”

当市场中人士惊叹法人股是“中国股市最后一座金矿”时,新理益已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纳入囊中,先后进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之列。

2000年,为“倒腾”法人股,刘益谦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资公司,现在“新理益”出现在诸多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而刚刚成立时,整个公司只有他自己,以及分别负责外联、财务和会计的4个人。

“新理益”三个字,除了“益”字取自刘益谦的名字以外,还包含着“运用新的投资理念获取收益”的意思。果然,刘益谦把他的新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其时,转配股的流通已开始提上日程,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政策意向亦露端倪,通过新理益,精明的刘益谦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大肆收购,并很快成为囤积法人股的大玩家。

一则报道显示,新理益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2.5亿股的法人股,“法人股大王”的名头因此而来。刘低价吃进的法人股,不仅可通过将其质押给金融机构盘活资金,且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还能倒手变现,攫取价差。

例如,新理益投资的一汽轿车1950万股法人股的代价为1950万元,股改对价支付后剩1625.13万股,新理益在一汽轿车上累计获利达到1.48亿元;在安琪酵母身上,累计获利1.8亿元;在中体产业上获利超过8亿元……

刘益谦最近在二级市场上的大手笔是以10亿元入股保利地产。不过,刘益谦也表示,现在的新理益更多是寻找二级市场的获利机会。

他身价到底几何,无人知晓。“我根本不知道我有多少钱,因为基本上所有的钱,都在投资领域,这些钱的价值,也许每分钟都在变。”人们也很难估算他的“新理益”到底介入了多少只股票,他只是含糊地承认,他的投资,已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

他有滔滔不绝的本事,也有自圆其说的口才,他不避讳地说,自己是一个趋势投资者,所赚的都是来自于趋势,“在资本市场上,任何一种投资方法,其实质都是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谋取比较大的收益。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不要为了做股票而做股票。做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益,而不是用来享受过程的。”

[责任编辑:gavinyan]


相关文章
  • ·[图文]“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的另类发家史(图)
  •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市场底部就在眼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