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财政部招标的5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低于市场预期,为2.26%,最终发行规模为295亿元人民币,这也吻合了4月以来新债发行利率较二级市场水平低10个基点左右的规律。不过据业内人士预测,最快今年7月这一局面或将有所改变,债券收益率有望上行。
“目前可以说更多支撑债券市场的是商业银行仍旧旺盛的资金配置需求,不过银行的这一需求有可能弱化。”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海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银行买债热情高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告,该期国债获15亿元追加发行;票面利率为2.26%,市场此前预测均值为2.30%,预测区间2.23%~2.40%,该期债投标总量达到499.5亿元。
申银万国新近发表的报告认为,6月份将出现阶段性平衡市。就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海外经济反弹预期及通胀预期升温,会对中国债券市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将限制收益率继续向下的动力。不过5月份国内宏观数据可能还是处于底部徘徊,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的背景目前还不成立。
对于5年期国债受追捧的原因,申银万国报告认为,一方面该期国债属于中期品种,银行和保险等机构对本期债券抱有很高的热情。再加上银行信贷绝对规模和相对增速的环比大幅下降,银行资金面临着极大的配置压力,最终将大量资金投入债市。
“(今年)一季度拿债拿得比较少,一方面是债券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收益率太低,而银行手上又积累了不少效益更高的贷款项目,资金都流向项目了”,一股份制银行总行资金营运中心交易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二季度多拿债也是把资产配置结构补一补。”
债券低收益率状况或改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迹象看,由债券市场供求颇为平衡导致的债券收益率走势稳定的局面,未来可能有所改变。
“从债券供应来看,下半年发行量会比较大,尤其是中长期债券。”刘海东认为,前期市场一直预期的是以财政赤字9000亿来判断发债规模,“但从截至5月底的情况看,9000亿可能打不住。”
如果延续今年四五月的情形,即银行在信贷投放减速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资金继续投入债券市场,则可以从需求上消化下半年的债券供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股市的强势可能会给债券市场带来一定影响,而IPO的重新启动亦可能导致资金面的进一步紧张,而这一预期在近期的人民币利率互换报价上已有所体现(见昨日本报报道)。
“如果股市持续向好,散户的建仓意愿大幅度提升,则存款搬家的现象会随之出现。”上述银行交易员分析,这也意味着银行会改变将资产大量配置于中长期债券的策略,而将更多资金转变为现金或投入货币市场,以应对流动性压力。
“债券收益率改变极低的水平应该是有预期的,”刘海东认为,最快7月也许这一局面就会出现。
同步播报
5月新增贷款料5000亿消费金融将升温
在经历一季度的信贷“井喷”之后,银行信贷规模开始逐渐回落。银行业内人士预测,5月银行新增贷款大概在5000亿元左右。
4月我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918亿元。交银国际金融分析师吕小九认为,5月信贷将可能和4月份持平,或者略低一些,约为5000亿元左右。“单月5000亿元的新增贷款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多的,但与一季度相比,呈下降的趋势。”
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预计6月份信贷增量在4000亿~5000亿元之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来银行信贷增量将呈整体回落的趋势,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郭田勇分析说,1至4月银行新增贷款投放5.17万亿,其中票据融资占31.05%。一般票据融资期限大都为3至6个月,所以一季度的票据将集中在6至7月份到期,届时,银行货币存量减少,信贷增量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不过,郭田勇也表示,未来政府有可能会进一步出台刺激政策。未来信贷可能会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大项目贷款将会减少,中小企业贷款会逐渐升温;另外,消费金融将成为银行信贷的一个重点领域。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