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2000亿地方债获得准生证”的消息点燃了整个市场的热情。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地方债的发行成为了中国债券市场上又一次创新,地方债的前景也一度被描绘得色彩斑斓。然而,仅过了两个月,“破发”和“零交易”便成了套在这个新生儿头顶上的“紧箍咒”,而二级市场上遭遇的寒流,也正在考问地方债在机制与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市场表现
上市首日又见“零成交”
依旧是零成交!5月20日,包括09大连债、09四川债02和09湖北债02在内的三只地方债正式登陆交易所。然而,不出市场所料,截至收盘,三只债券在交易所再度出现零交易。至此,地方债在二级市场上市首日遇冷的魔咒又一次得到延续。
事实上,“零成交”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注意到,早在4月8日,市场上第二只地方债——09安徽债上市时,沪深两市的交易系统就首次出现了“零成交”。而直到昨日,该只债券在交易所市场仍然保持着零成交的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地方债的交易过程中已成为常态。公开数据显示,截至昨天,共有20个省市发行的22只地方债在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首发的新疆政府债券外,其余21只债券在交易所市场迄今都没有一笔成交。即便是出现交易的新疆债,也没能避免二级市场上的尴尬。上市首日,其在交易所市场仅成交156.4万元,并最终跌破发行价。
>>探因
三大短板制约投资热情
短板一:收益率低
大通证券分析师徐虹指出,收益率低是地方债交易所上市首日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方债招标利率往往与同期限国债看齐,难以吸引交易型投资者,所以,购买者多是商业银行等配置型机构。
这些机构资金量大,多偏好在一级市场直接配置,以避免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会压低收益率,因此,二级市场地方债需求就出现了不足。
短板二:流动性差
在收益率较低之外,流动性差也成为制约投资者热情的因素之一。
国元证券分析师马雨生介绍,地方债与国债不同。国债以滚动发行,而地方债到期后是否继续发行还有待国家的政策,所以会形成相对国债来讲的流动性不足。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由于地方债的发行数量相对于国债较少,加上商业银行的配置需求多是持有到期,这就更加剧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短板三:参与机构单一
此外,分析人士还指出,目前地方债在机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的机构种类不足。记者了解到,由于地方政府债多是3年期债券,这种较短的期限设计,使得保险机构的配置动力不足。
与此同时,以基金和券商为代表的机构,在债券的配置上更加追求价差收益,属于交易型需求,在目前债市收益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他们对地方债的配置自然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使得地方债多以商业银行配置为主,而商业银行对债券的配置需求一般大致相同,因此,形成地方债在机构间交易不足。
>>债市展望
近期将是平衡市
债券市场的整体走势直接关系到地方债收益率的变化。盘面数据显示,在4月份货币信贷以及物价数据公布后,债券市场受到一定的支撑,并引导债券二级市场到期收益率逐步下降。
国元证券马雨生指出,由于宏观经济复苏还没有明朗化,近期债券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基本会维持平衡市的状态。
他进一步分析,从短期来说,商业银行信贷力度放缓,主要以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减少为主,而前期大量的票据融资到期也在短期内加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商业银行超储率已经下降到很低的位置,而且随着商业银行的持续放贷,同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到期资金在4季度也将大幅缩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压力在4季度还将加大。而商业银行流动性将依赖于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
所以,债市目前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持续的发行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资金,而商业银行资金则需要央行货币的投放。但另一方面,央行大幅的货币投放又将引发通胀预期,从而对债市形成压力。因此,债券市场近期就是在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中需求平衡。一旦经济复苏信号明显,央行货币投放必然缩减,同时通胀预期必然伴随经济复苏的到来,债市也将由现在的平衡市向熊市转变。而在经济不明朗时期,债市还将维持平衡调整。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