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作者唐勇
在全球金融风暴肆虐、中国经济形势也较为严峻的背景下,管理层不断抛出利好政策,然而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对三季报反映出来的上市公司业绩恶化的担忧,令A股投资者信心降至冰点。在利好政策频出的情况下,上证指数10月的累计跌幅却高达24.63%,以1728.79点收盘,创下14年来最大的月跌幅。
分析10月的机构操作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出,在9月18日后做多的基金,面对汇金公司虚张声势的“增持”和全球恶劣的股市环境,阵营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基金在煤炭、钢铁、石油、券商、银行等几大板块大肆做空。而近几个月来一直做空的券商自营和QFII资金继续大量减仓。在10月行情中,市场中找不到整体性做多的机构,显示这些机构对未来经济前景仍不看好。
在9月18日三大政策救市的热情消失后,A股10月的行情失去了独立性,其走势几乎完全跟随外盘走势,从两个月的行情图形对比,我们可以看到,A股市场近期在全球股市的暴跌中,相对走势较强,港股和美股近期的走势都弱于A股市常
然而,A股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恐怕一是因为今年的暴跌,提前消化了部分抛压,二是在10月行情中,管理层不断出手,政策延缓了A股的跌势。但整个10月,上证指数暴跌了24.63%,走势完全跟随外盘。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凄风冷雨中,A股市场中的机构们又在做什么呢?
4类机构总体都在减仓
在我们9月的行情分析中,通过对9月18日三大救市政策出台以后整个市场账户和席位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基金机构大量介入二级市场,从9月19日到9月26日,基金为首G字头席位合计买入208亿元,成为市场中最大的做多机构,似乎基金看好政策救市的前景。
通过对比10月的账户和席位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基金总体在10月的行情中是减仓操作。从账户类型进行分析,10月,券商和基金账户买卖净额为-121亿元;结合席位类型分析,以G字开头的基金账户减仓60亿元,相对9月18日后买入208亿元而言,减仓幅度并不大,但如果结合席位类型分析,却发现券商自营盘在10月行情中,大举减仓,金额高达61亿元,这个数据如果结合今年不断缩水的券商自营规模而言,相对较大,是券商近几个月来最大的减仓规模,显示券商极不看好后市行情。
法人账户的买卖净额为-89亿元,这类账户中主要是保险资金和大小非的持仓,结合保险资金出没的T字头席位分析,保险资金减仓10亿元,金额并不大,减仓的力度较校结合席位类型分析,大小非减仓79亿元,显然10月不断出台的政策利好依然没有阻止大小非减仓的步伐。(见表1、表2)
基金抛售三大板块:煤炭、钢铁、石油
进入10月,煤炭行业成为10月基金抛售量最大的板块,而且“9·19”以后基金介入量最大的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都出现在抛售前两位,基金对煤炭行业的变脸极快。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原油从7月初的147美元/桶暴挫至60美元/桶左右,带动煤炭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这将直接影响煤炭行业个股的四季度业绩。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用煤大户的电力企业在近期发电小时大幅减少,已经接近历史最低点,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此外,钢铁行业个股也是因为钢铁价格下跌,成为10月基金减仓第二位的行业,卖出前三大个股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这两个行业的个股,我们在7月的机构分析中就曾经指出,“基金重点减仓的煤炭、钢铁都呈现了单边的卖出,这两个行业个股基金持仓较重,基金之间出现了多杀多现象,将导致这两个板块的个股面临极大的风险。”
3个月来,这两个板块中的绝大多数个股都呈现单边下跌的走势,可见在金融海啸中,机构持仓的个股不但不能成为市场中的避风港,反而要小心机构“夺命狂奔”时造成的“踩踏事故”。
中国石油在基金卖出中上榜,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苦涩。在投资者热切盼望汇金公司增持和国有股回购能拯救股市的时候,真正投入了大资金的只有中国石油的大股东。我们通过对汇金公司增持席位中信证券北京白家庄东里营业部上榜记录分析,发现该席位在9月23日后,就从来没有出现在上榜席位中,也未见汇金公司的增持公告。汇金的增持“雷声大,雨点斜。
中国石油大股东增持的席位中银国际北京宣外大街则共计有9次上榜增持的记录,合计买入资金29亿元,其法人账户的持仓也从9月22日的12.12%增加到15.10%,但在此期间,基金的持仓则从12.76%减少到11.33%,可见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并没有得到基金的认同,反而为基金找到接盘对象。这种情况估计对大股东的增持信心构成极大的打击。
从10月基金抛售的前三大板块分析,煤炭、石油都是基础能源行业,钢铁则是基建和生产中的重要材料,它们价格的下跌,主要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类板块个股被机构抛售从侧面反映了机构对国民经济前景的担忧。(见表3)
基金分歧加大
通过对机构操作的个股分析,可以大致看出机构的10月操作路线。首先我们对比基金在9月18日后主要介入的板块和个股,基金在9月18日后的六个交易日,一直呈现净买入,主要在证券、保险、银行、煤炭板块中大量增仓。
这些增仓的个股中,中信证券、中煤能源、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则出现在10月基金的减仓前10位的个股中,显示基金对这些个股的分歧还是非常大。(见表4、表5)
券商自营、QFII一致做空
剔除基金买卖后,从10月买卖前10大席位排行,可以看到除了中石油增持的中银国际证券北京宣外大街金额较大外,其他的买入席位金额相对卖出席位而言都比较小,买入前10大席位合计买入43.18亿元,卖出前10大席位合计卖出95.84亿元,卖出成交更加密集。而做多前10大席位中,有三个保险资金出没的T字头席位上榜,但买入金额最大的两个保险公司席位,主要是在银行、保险股中建仓,金额最大的也仅有2289万元,相对其后动辄上亿元的卖出金额,买入力量实在过于菲保
从卖出席位排行,我们可以看到券商自营和QFII资金也是10月行情主要的空军力量。在卖出前10大席位中,QFII资金活跃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路,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瑞银证券营业部、申银万国证券上海新昌路都排在卖出金额前列。同时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自营盘以及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都出现在卖出前10大席位中。(见表6)
券商、保险股被大量抛售
从这些席位减仓的主要个股分析,可以看到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融资融券龙头个股中信证券却被众多机构所抛弃。虽然10月5日,管理层公布了即将推出融资融券的利好消息,但在10月7日,中信证券复牌后即大幅跳空低开,以跌停价收盘。我们从当日上榜的前10大买卖席位分析,卖出前10大席位中,基金就占据了9席,而且卖出金额都超过了1亿元;而买入上榜的第一大席位民族证券北京知春路仅仅买入8706万元。该股的跌停带动券商概念个股全线回落。同时,QFII资金、券商自营也在大量减持该股,可见众多机构对融资融券并不认同。
从QFII和券商自营抛售的个股分析,银行和保险行业个股还是机构主要减仓的个股,其中中国平安被大量抛售,平安证券深圳八卦路席位从2008年3月6日开始出现在中国平安的前10大卖出席位中,共计上榜67次,卖出金额134亿元,且全是卖出成交。3月3日法人账户占流通盘为80.18%,目前已降到61.94%,共计减仓18.24%。
这种特征的个股还有今年3月上市的中国铁建,该股上市后一直有基金大量增仓,目前持仓高达61.70%。但6月10日后,法人账户持股由14.86%降到8.52%,显示首发配售股一直在减仓。
法人机构对这些个股的减持,原因是他们对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了解远远胜于普通机构和投资者。而这些企业因金融风暴产生的突发性巨额亏损,让投资者避之惟恐不及。(见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