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周末或将成为2010年A股市场纠结的一个周末,周末将有三件大事水落石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十二五,是否加息以及周六的11月CPI数据都将在本周末明朗。值得关注的是,周小川日前撰文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令人浮想联翩,那么在一旦全部谜底全部揭晓,未来市场究竟将如何演绎?
周小川: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央行一直高度重视增强宏观调控弹性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9日发表的周小川署名文章指出,"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教训之一,就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正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良药。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明确提出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应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各国也更加重视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增强宏观调控弹性,运用信贷政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成数等手段加强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取得了较好效果。
"十一五"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立健全市场利率体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债券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体系日益成型,已形成以银行间场外市场为主、交易所场内市场为辅,场内外市场并存、分工合作、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体系。(中国证券报)
加息还是上调存准率 机构称今日或揭晓答案
每经记者 贺麒麟 发自上海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减弱,以及统计数据提前发布的消息,加剧了市场对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
同时,本周3年期央票发行暂停,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存款准备金率随即上调的猜想。而受外汇占款高企、通过加息抑制通胀效果仍需观察等因素影响,年内加息的概率则有所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周末央行可能采取措施。布朗兄弟哈里曼(BBH)首席外汇分析师马克·钱德勒昨日 (12月9日)也表示,由于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将于周六公布,因此存在中国央行选择在周五加息的可能。
近期存准率或再上调
市场预计中的91天期正回购并未如期而至,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继续净投放。数据显示,周四央行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的年内第108期央票,期限3个月,发行量50亿元,中标收益率连续第四次持平于1.8131%。
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有450亿元央票和300亿元正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640亿元,连续四周净投放资金共计2300亿元。
一银行交易员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本周28天期正回购操作的重启,表明央行仍旨在回收流动性,但3年期央票的"缺席",又恰恰是央票回笼不力的表现。目前3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票的一二级市场利差分别为100、68和67个基点。
"央票发行不畅通,央行可以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通过加息缩窄(央票)一二级利差。"
有研究员指出,准备金率工具仅能治标但不治本,而通过加息来提高央票在一级市场的发行收益率,才能够保证公开市场操作日后的正常运转。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资料显示,3年期央票的停发或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从3年期央票缺席的角度来看,准备金率上调的概率比加息大些。"
政策紧缩预期的升温,令周四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全线上行。有交易员指出,因市场传闻较多,中长期现券收益率普涨6-8个基点。"CPI数据可能突破5%的消息,强化了市场紧缩预期,加重了现券市场的抛压。"
回购市场则相对稳定。数据显示,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周四报收2.4933%,较前交易日的2.5069%变化不大,隔夜品种加权平均利率报收2.0163%,亦与前交易日的2.1022%大致持平。
国内加息受制外围市场
与此同时,和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预期一致不同,市场对于年内加息的概率存在分歧。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统计局提前发布宏观经济数据,加剧了市场对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但受制于高企的新增外汇占款等因素,短期内加息的概率有所下降。
国际市场,各央行加息态度谨慎,本周已有5大央行以静制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继澳洲央行基准利率持稳后,加拿大央行、新西兰央行、巴西央行以及韩国央行,均已宣布维持其基准利率不变。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李立峰称,制约加息的重要因素是外汇占款,而1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预计在3000亿元。"刨除10月份数据,这一预测值相对历史来说是比较高的。"
"考虑到目前资本流入压力正在上升,短期内加息空间可能受到限制,年内进一步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更大。"
宏源证券:五因素降低年内加息概率
宏源证券研究所: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曾认为年内将再加息一次。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们修正了观点,5个理由弱化了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下降到20%左右。
一是食用农产品价格高企推动CPI连创新高,加息对于抑制食品价格高企效果有限;二是针对食用农产品价格高企带来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中央主要倚重行政手段来管控物价;三是行政手段稳定物价的方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蔬菜价格环比回落较大;四是虽然11月CPI将再创新高,但12月CPI将有所回落,使得加息的紧迫性有些许降低;五是加息将刺激热钱加速流入,制约央行短时间内再次加息。(证券时报)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加息将是必选项
中国海关周五公布,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34.9%,远高于路透调查中值的22.5%;进口同比增长37.7%,亦高于路透调查中值的24.2%.
海关并称,11月贸易顺差约为229亿美元,高于路透调查中值的220亿美元.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分析,11月的贸易形势有点超越预期的增长,说明内需比较旺盛,不过进出口增速较大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有很大关系,明年的出口亦谨慎乐观,估计明年进出口增速将回落至20%左右.
从进口增速超预期看出,中国11月的投资估计将反弹,而12月进出口增速将会下来一些,因为基数较高,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在1,600亿美元.
数据显示,政策收紧必要性仍存在,下一步将进一步收紧,价格和数量调控手段齐上,而加息将是必选项。(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