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11月,市场绝大多数时间表现强势。然而,大调整却在月尾不期而至。宽幅振荡成为本周的特色。
在本周二的巨量下跌中,反映中小盘股票走势的中证500指数跌幅居前,达到5.31%。而反映大盘股走势的中证100指数跌幅为2.77%。在周三的反弹中,高速公路和钢铁板块表现抢眼,期待已久的板块风格轮动初显曙光。然而,周四民生银行H股上市首日“破发”,未能带动国内银行板块上升,大市值板块整体走势踌躇。
回顾以往的投资风格转换,一般来说都不会在平稳运行中完成。往往都会在板块估值比值达到峰值区域,通过大幅调整来实现。今年8月份的市场暴跌就成就了一次成功的风格切换。此次切换能否成功,尚待进一步观察。
近期市场一条清晰的投资主线就是通胀预期。反映通胀预期最为直接的商品期货市场本周表现抢眼。尽管原油价格在76美元—80美元区间持续震荡,但国内期货市场中天胶、钢材、塑料、油脂、棉花等品种涨幅均达9%—11%,期货市场外弱内强的特征非常明显,国内通胀预期十分强烈。另外,电价、水价的上调更是加剧了市场的预期。
按照这一思路,市场资金不断地寻找投资标的。除了前期的有色金属股、黄金股外,许多产品存在可能涨价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成为活跃资金追逐的对象。如近期的莲花味精、烟台氨轮、山东海化。另外,不断出台的化工类产品的反倾销政策,带给化工行业更多的希望,行业供求关系的积极变化会给一批公司业绩带来惊喜的变化。农业股在上一轮通胀周期中表现强势。农业历来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重要议题,在通胀预期和政策扶持下,农业板块值得期待。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投资视野要宽一些,围绕着通胀预期,把握产业链的供求关系,对供求关系容易失衡的产品更要多加留意。
另一条投资主线就是区域经济。前期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以及本周的深圳城市更新概念,都诱发了相关地域股票的炒作。从明年政策预期来看,各地政府有继续加大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冲动。我们要结合今年国务院出台的有关振兴区域经济的规划,把握时点,抓住二次机会。
[责任编辑:hao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