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对市场预期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向显然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和经济复苏进度有关,也和物价上涨是否成为现实压力有一定关系。否则,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调控的空间恐怕并不大。
一、货币政策对市场预期影响较大
由于上半年行情主要是由宽松的货币资金环境所支撑,因此货币政策对市场资金供求影响较为明显,也会影响市场本身的预期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货币政策决定了下半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转变。也正是因此,货币政策转向备受市场参与者的关注。
而前阶段出现了一些可能导致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尤其是上周央行实质性的收缩资金行为,显然也让市场开始担忧货币政策的微调随时可能出现。本周初市场之所以犹疑不决,在某种程度上就正是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压力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当前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较大,本轮行情本身的主要支撑就是流动性充裕。
二、政策转向成疑?
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呼声越来越高,普遍的观点认为当前宽松的信贷和货币足以支撑实体经济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央行应发出稳定货币但不是紧缩货币的信号,央行的操作应在“适度”上做文章。
而对于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导致的后果担忧,则主要集中在信贷的结构性风险及通胀压力两个焦点上,尤其是过量的放贷可能导致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尤其是这部分资金很多并未流入实体经济领域,或者一定程度流入了某些产能过剩的产业。正因此,关于货币政策应转向的压力表面上也越来越大。
但我们万隆证券网认为,货币政策在目前而言主要是为实现保增长和保稳定(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整一旦引发信贷收紧,就可能和最高层的战略目标抵触。正因此,表面上来看央行收缩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在左右为难的背景下仍然不得不选择主要目标(保增长)继续执行宽松政策,其最大可能是选择微调。
三、如何判断转折点
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是判断货币政策转折点的关键所在。
一是实体经济的复苏进度,如进出口和社会投资入市,发电量等主要的经济指标持续好转。那么保增长的压力才可能减缓,货币政策转向才具备基础。从根本上而言,经济复苏反而是判断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至少目前来看复苏前出现实质性调控的概率并不大。相比银行坏账这一局部性问题来说,经济复苏显然是势关全局的更重要目标。
二是物价指数。6月份的物价指数仍然为负,虽资源品价格上涨,但显然通胀压力并未向下传导,货币政策紧缩的现实压力不大。从次要角度来看,物价走势也是我们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的关键。如出现连续数月的物价指数转正,货币紧缩才具备现实基础。
(广州万隆)
[责任编辑:hongw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