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即将过去的9月,A股走出连续破位的行情。在此背景下,机构打新热情高涨,使得期间上市的新股呈首日大涨、此后暴跌的“过山车”走势。
9月份市场的IPO融资压力有明显减轻。Wind数据显示,两市IPO数量共计12家,实际募资合计63.38亿元,两项数据均为年内次低,仅略高于1月份。
新股的首日表现相当出色:12只新股仅有2只破发,涨幅超过10%的新股共有7只,其中蒙草抗旱的涨幅达91.1%。受此刺激,资金对一级市场的追捧有所上升。9月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环比下降46.98%至1.14%,网上申购户数居于今年以来的第二高位。其中,网上中签率最高的是煌上煌(2.99%),最低则为蒙草抗旱(0.3%)。
但一级市场的热情显然没有传导到二级市场,上述新股绝大多数都于上市次日开始连续跳水。截至昨日收盘,相较首日收盘价,除了周三上市的蒙草抗旱上涨以外,其余11只个股均有程度不一的下跌,平均跌幅高达15.93%。其中,百洋股份、煌上煌、红旗连锁、渤海轮渡、美盛文化、永贵电器等6只较早上市的次新股均已破发。
此外,尽管期间大盘频创新低,IPO市盈率却有抬头迹象。12只上市新股平均首发市盈率(摊薄)为33.19倍,为今年以来次高,仅略逊于2月份的33.22倍。且12家公司均实现超募,超募金额合计达23.21亿元。其中超募比例最高的是煌上煌,预计募集3.31亿元,实际却募集了9.29亿元,超募2.81倍。
针对上述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解释道,在近期二级市场低迷、热点较少且行情缺乏连续性的背景下,部分机构利用IPO空窗期新股上市较少的特点,“集中火力”在一级市场“打新”,盈利确定性较高。至于新股首日和其后的反差表现,也正缘于机构在大行情不好时采用“短、平、快”操作手法。
种种迹象表明,机构网下“打新”的热潮已卷土重来。有统计数据显示,机构“打新”有效申购资金已在8月飙升至1046.85亿元,较7月末的547.57亿元,环比激增达91.18%。此外,网下有效申购户数的攀升也是佐证。
但有迹象表明,在证监会审核IPO趋紧的背景下,这种炒新收益或好景不长。拟募集金额由36.46亿元大幅缩水至6亿元的洛阳钼业,且首发股价“半价促销”,打新机构却失去了询价时的热情。该公司9月26日公告披露,在初步询价阶段提交有效报价不低于发行价格3.00元/股的91家询价对象管理的156家配售对象中,有79家询价对象管理的137家配售对象在上交所网下申购电子平台中进行了网下申购,并及时足额缴纳了申购款。这意味着,多达12家机构属下的19个配售对象最终放弃了认购。
此外,证监会昨日晚间消息显示,北京中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通过,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未获通过。记者 艾凌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