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之所以获得高溢价,主要的原因是其具备较好的成长性,投资者期望其以高成长来平滑估值水平,因此将这种未来预期表现在现实的估值溢价上。
纵观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其中有一半的公司具有“小行业、大公司”的特征,这一方面使得相关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比较明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创投概念”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公司的主要业务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与中小板部分行业细分龙头更为相似。从这一点来看,符合高成长特征的中小板公司也有望分享创业板的高估值。
另外,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这批承载着历史意义的创业板股票,在上市首日遭遇资金热炒几乎已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本已是高溢价发行的创业板在炒作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可能大幅偏离其合理价值,风险可想而知。相比之下,中小板次新股既有新股的光环,又有高成长的特质,估值却相对安全。因此,创业板股票的高估值可能外溢,带动中小板次新股上涨。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采用整体法以2008年财务数据计算,截至10月29日,中小板27只次新股的整体市盈率水平约为63.56倍。而首批创业板公司2008年摊薄发行市盈率介于40.12~82.22倍之间,加权平均值为57.59倍。按照目前市场上对28家创业板公司的首日定价区间及相应涨幅区间的预测统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区间约为60%~80%之间。以此计算,在10月30日当天28家创业板新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有望升至90~100倍的水平。相比而言,目前中小板次新股仍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估值优势。(广州日报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