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效果初现
虽然发布的数据总体符合市场判断,仍有部分数据令人“吃惊”。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但房地产投资增长依然较快。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增长38.1%。
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上。今年政府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审查,并在二季度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季回落。
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乔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预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2010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左右。房地产投资在下半年减慢,将会影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在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领域,还是看到一定成效,特别是住房价格调整。从6月份的情况来看,住房价格开始回落,环比回落了0.1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将直接抑制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达到20%左右,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构成较大压力。不过,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影响有滞后效应。”对于目前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唐建伟表示。
事实上,参考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调控后的两个季度开始显现。如2007年9月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两个季度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季均增速由35%左右下降为17%左右,随后逐季进一步下降至10%、5%。这样,四个季度后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将形成6个百分点的压力。
据此推断,2010年二季度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二、三季度的投资可能暂无压力,影响可能在四季度之后开始体现。另外,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还将影响到建材、建筑、装修、家庭耐用品以及机械等行业的景气程度,因此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也会有抑制。
但被采访者普遍预计,此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不会超过2007-2009年那一轮。
而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认为,国家近期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任务。2010年,国家计划在西部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这无疑对2010年及未来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形成较大的利好。
争议仍存
通胀还是通缩,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来说,过多不确定因素,都依赖经济实际运行数据的真实反映。
15日的发布会上,针对上半年经济数据对未来宏观调控可能存在的政策参考,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在政策的趋向上,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
孙明春表示,经济增长强劲而通胀低位运行的2010年或许会成为过去20-30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最好的年份之一。上半年采取的“数量紧缩”政策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收缩流动性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数量调整却无法抑制强劲的需求,因此也很难在根本上消除通胀风险。由于实际负利率的存在,储户将被迫将资产投入房地产等高收益的投资工具,这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泡沫风险。如果2010年实际GDP增长达到10.5%,CPI通胀达到3.0%,这将重启紧缩政策。
“上半年的结果现在看来虽然不是最优的,但预计的风险减低很多了,因此上半年的政策应该延续,不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来应付经济发展速度的下滑,今年的宏观政策有整体的连贯性,全年可以更平稳一点。”许斌说:“虽然我们知道年内经济会下调,但是并不会悲观,因为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可以使我们很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目前无需过于忧虑。”
唐建伟也认为,在货币信贷增速平稳回落、资本流入可能减缓的情况下,准备金率进一步调高的压力明显降低。“调节流动性还是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下半年准备金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放缓的可能,同时通胀风险不大,在必要时信贷额度控制可能适度放松,以维持投资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同时下半年国内物价上涨可能明显放缓,加息的必要性明显降低。”
但刘利刚认为,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也应调整。在公开市场操作之外,央行应该使用利率工具,来调整和解决负利率问题,从而解决由于投资利差导致的投资错配,从根本上给房地产市场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