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常红) 近日,《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预计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将达到79.344万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仍然有很大的人才供需缺口。
目前,外贸专业在高校中普遍属于二级学科,归属于经济学专业,因此大部分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来自经济学专业。鉴于目前难以取得外贸专业招生人数统计数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高校经济专业招生情况来讨论外贸人才的供给状况。数据显示:工学以36.64%的高比例位居所有专业招生人数之首,而经济学专业招生人数仅占所有专业总招生人数的5.09%,为34万多人。假设所有经济学专业毕业学生全部就业于外贸行业,与本文预测外贸人才需求相比,外贸人才供需之间缺口仍然很大。相对于庞大的外贸人才需求来讲,供给总量严重不足。
蓝皮书还指出,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教学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也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应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强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在特定领域建设专业化的品牌,和相关企业探索校企人才合作模式,诸如为企业“走出去”培养“定制化人才”,从战略角度为企业培养“走出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