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郑新立:中国经济低通胀高增长还能持续
发布时间:2010-6-21 22:18:36
 
文章内容

对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2010年年中,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复杂性愈发显现。外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内部,经济领先指标显现放缓迹象。宏观调控再次走上“钢丝”,对其技巧和灵活性的要求前所未有。

“我认为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当前应把宏观调控的主要力度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争取今年能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

郑新立认为,为了促进中国目前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三个方面亟待突破:一是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使得消费高一些、投资低一些;二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三是加大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

“只要调控措施得当,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并根据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良好势头。”郑新立说。

不担心“二次探底”

《财经国家周刊》:5月的经济指标一公布,对于经济放缓,甚至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心变得多起来,与一季度的普遍乐观形成明显反差。你怎么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应该如何应对?

郑新立:从目前看,尽管今年保增长的压力小了,但还是要维护经济平稳向好的势头。对于“二次探底”的担心,我认为是完全不必要的。

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就是要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现在见到效果了,这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尽管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这个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

今年的宏观调控要拿捏好,难点在于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来适时调整调控的力度和方向:既要使需求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的拉动能力,实现8%以上的增长,同时又要避免出现局部、个别产业的过热。把新增投资用到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用到拉动产业升级上来,为消费创造好的环境,从而使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来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怎样看待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郑新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目前难以下一个准确判断,最近美国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这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新一轮冲击波,可能在10月份爆发。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

不过,欧洲问题对我们出口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尽管其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对中国出口吸纳能力减少,但从去年以来,我们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出口额增长很快。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金砖四国之间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可以弥补对欧出口缓慢的影响。

低通胀、高增长还能持续

《财经国家周刊》:5月份CPI同比上涨3.1%,已经高于年初政府定下的3%的目标。而随着最近全国不少省市上调最低工资,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未来通胀的压力逐步显现。你怎么判断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走势?

郑新立:我判断,今年全年通胀能控制在3%左右,可能突破一点,但不会很多。而且一般来讲,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CPI低于5%是在合理区间,最理想是3%。

中国出现恶性通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因是市场供求的弹性协调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采取正确调控措施,通过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中国经济还可以再赢得低通胀、高增长,好的势头还能持续。

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问题,尽管对物价上涨构成一定压力,但首先要看到的是,这给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带来了动力和压力。同时,企业员工收入的增加,还有利于从需求角度拉动经济增长。无论从宏观、还是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其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相比较而言,我认为,最大的担心还是资产价格的上涨。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消费品(汽车、家电、农产品等)由于供求间互相制衡的局面,价格不可能长期上涨,但流动性过剩会冲击资产价格。

应把过剩资金引导到资本市场,尽快把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把资金引导到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领域上来,引导到第三产业上来,引导到公共服务领域上来,通过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加快结构优化。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郑新立:中国经济低通胀高增长还能持续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