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有术
房地产投资减弱的同时,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治理,也让地方政府投资明显减速
春江水暖鸭先知。
对于在上海做商业地产开发的温州商人薛先生来说,近来不断上涨的民间利率是不祥的预兆。2009年11月,他和亲戚朋友凑了几百万,转借给温州的一家电气设备企业,年息30%。2009年年末开始,银行贷款明显收紧,民间利率一路上扬,此时,房地产调控又起,“现在的情况有点像2008年下半年”。而当年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借款人血本无归的情景,至今仍让薛先生唏嘘不已。为此,他准备提前收回放款。
对经济预期的变化,与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时间几乎如影随形。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此后,涉及信贷、土地、保障房建设、税收等各类政策及各地相关措施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5月末,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尽管房产税改革的法规尚未推出,但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各类猜测四起。
事实上,在调控预期下,今年前四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已经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年的投资品价格同比大幅上升,因此以实物量来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势头更为明显。
根据中金公司分析师邢自强和徐剑的测算,今年4月的实际投资增速已降至19%,大大低于2009年12月的38%。而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总投资额也开始明显放缓。
投资放缓之后,房地产调控降临,行业骤然降温。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调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严重。5月全国30个主要城市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几乎全线下跌,跌幅约44.18%。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也受到影响,根据世纪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王斌卿的测算,虽然4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71.79%,但环比下降了23%。
前述薛先生认为,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效果明显。“贷不到款,项目没法开工了。”
而3月以来,银行审批的各个环节也更为严格。譬如,银行从2003年开始就要求开发贷款“专款专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没什么人查。而薛先生目前正在申请的一笔开发贷款,银行会专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如资产评估公司,对每月工程进度进行评估,然后参考第三方的书面审核意见,决定是否批准开发商的贷款使用计划。即便批准,钱也是直接打给施工单位。“严格地讲,钱根本不经过开发商”。
2009年,房地产投资额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2.1%,占当年GDP的比重12.8%。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影响极广,遍及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房地产投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觑。
就在房地产投资减弱的同时,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治理,也让地方政府投资明显减速。
2009年下半年开始,央行、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摸底调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称,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合理的投资规模,不要超出地方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央行行长周小川亦提出,要采取措施,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虽然原本计划于5月发布的地方融资平台管理办法,由于地方政府对一些条款意见较大,至今未能出台。但早在今年一季度起,银监会已开始部署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项目整顿清理。
“银行现在是外松内紧。内部下了好多文件,这个不让放,那个也不让放,审核紧了不少。”天津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有些投资计划有意往后拖,不像2009年初,一批一批玩命下达,还是嫌慢。现在是一点一点往下批,也不要求赶紧落实到位。”
这位官员说,今年4月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到天津检查时,已经不再强调工程进度,只要求对已开工项目赶紧收尾,不出“半拉子”工程。“不像去年,能开工的赶紧开,不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