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结构转型催热内需 消费信贷“急行军”
发布时间:2010-1-25 19:21:20
 
文章内容

买大屏幕彩电和双拉门冰箱、在五星酒店置办婚礼、房屋装修、出国留学和旅游…上述日常消费都将可以在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融资。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日前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存在400年之久的模式终于在中国 “破冰”。

消费金融公司,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去年7月,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正式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程序。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消费金融公司拉动消费的作用仍有待观察,但该类机构的试水设立,不仅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将有力拉动消费、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消费金融公司的诞生,再次说明政府“扩内需、调结构”的决心。

刺激消费政策仍需持续

上海证券报: 在国家陆续推出多项促进消费的政策之后,您对2010年我国消费增长情况将持何种判断?对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您还有何建议?

郭世坤:由于我国的经济在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的消费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品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收入也在增加,消费肯定会有持续稳定的增长。

其实,近年以来,我国的消费水平也确实是在逐步提高的。比如在前十年或前五年期间,我国的消费每年大致上能够保持12——13%的增长速度。而近几年以来,这一增速逐渐提高到15—16%,在2009年甚至达到了16.9%,可以说我国的消费增长正在加速,它对整个GDP的贡献也在提高。有统计显示,消费增长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将有0.3-0.4%以上的贡献。

2009年消费的增长与我国刺激消费的政策也是有关系的,比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多方推动消费经济等都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经济能力,消费保持持续的增长这个大的趋势是没有问题的。

我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消费的观念和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中国人口稠密,土地、可以消费的资源以及方式等都非常有限。如今的消费不是简单地说可以去买什么,而是要从创新消费模式、增进消费种类与品种、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角度来促进消费的增长,而不能就消费来说消费。我们要从更新消费的层次和档次方面来促进消费的增长,促进消费的升级换代,改变消费的环境,我们的供给品种也要进一步丰富,这些需要通过政策来促进。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以旧换新等政策还可以更进一步增强支持力度,使它的吸引力更强。

李晶:在去年外部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推动个人消费变得更加迫在眉睫,政府可能将继续实施2009 年推出的各项消费刺激政策。但考虑到产能过剩的问题,或许会作部分调整。

例如,为了刺激销售和减少排放,以旧车换新车形式购车的补助就增加了20—200%。自去年8 月份起,中国为以旧换新的每辆车提供人民币3000——6000 元的补助。现在,最大补助金额更增加两倍到人民币18000 元(重型卡车/ 大型汽车)。此外,2010 年,1.6 升车型的车辆购置优惠税率调整为7.5%,而2009 年为5%,2008 年为10%。

2009 年,和政府“以旧换新”购买活动有关的家用电器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41 亿元,占家用电器总销售额的20%。中国农村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刺激计划已经予以调整,并扩大至更多的地区。

贝哲民: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消费情况,我预计今年民间消费部分将实现8%的增长。在政府进一步刺激民间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方面,我认为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放松对服务业的限制,以促进民间消费的增长。这包括医疗、教育等行业。这是由于,对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服务业是能过促进一个经济体内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我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服务业也能过实现推动消费增长的效果,这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增长的推动尤为明显。不过,发展服务业对于二线城市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并不那么明显。

杨涛:近年来,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39.4%和45.7%,另外预计2009年会达到50%以上。归根结底,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政府采取了大量刺激消费政策、居民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政府消费支出保持稳定增长等。

2010年,消费增长面临的有利因素是政策环境支持,以及经济的持续复苏,不利因素则是居民收入增长有限,以及由此带来的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受限。但总的来看,预计2010年消费增长仍然会保持较好趋势。

通过关注近年来的数据,我认为消费增长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是消费率过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最终消费中的居民消费比重仍呈现略有下降趋势,而政府消费则维持上升趋势,三是与城镇居民相比,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的占比下降较快。因此,对于刺激消费增长来说,不仅需要各类短期政策,还要促进从经济模式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来考虑系统战略。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结构转型催热内需 消费信贷“急行军”
  • ·经济数据折射上海产业结构转型新步伐
  • ·周小川:金融业要注意工业结构转型等问题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