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通胀预期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新华社记者:提一个关于物价的问题。您说过明年工作中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胀预期是什么含义?大家对物价问题都比较关心,想听听总理您的意见。
温家宝: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民的利益。
我们提出这三者的结合,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一些通胀预期。第一,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比如像石油、棉花;第二,就是今年货币的供应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第三,就是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第四,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CPI刚刚由负转正,PPI也还是负的。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中央投资没有投向一个工业项目
新华社记者:有人说,现在的产能过剩和4万亿元投资有关系。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老问题?
温家宝: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它的最基本原因就是由于需求减少、市场萎缩而造成的生产过剩。在我国除了这个一般的规律外,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认真加以解决。
有人说产能过剩同4万亿元投资有关,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议论。我是这样看的,4万亿元投资中,中央新增投资是1.18万亿元,在今年只完成了一半,大约5900亿元。而在这5900亿元当中,我们大部分都投向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也就是路、水、电、气,还有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另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京沪高速铁路,以及重要高速公路的联网,这些将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起作用。我可以保证,中央投入的这些资金没有投向一个工业项目。
以各种压力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绝不会答应
新华社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外经济关系中出现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非常厉害,其中有针对中国的。一些国家又要求人民币升值。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办?
温家宝:我曾经在中欧领导人南京会晤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过,现在不仅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出现了借环保的名义搞贸易保护。他们以各种方式来制造贸易壁垒,这对于中国外向型产业,特别是出口,压力很大。
当然,我们自己要调整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我们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份额。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和各国一起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新的进展。
关于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问题,大家还记得在1998年那场金融危机当中,我们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仍然以为,在世界主要货币接连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那种以各种压力来迫使我们升值,我们绝对不会答应。我曾经这样对外国朋友讲,你们一方面要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又采取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其实质就是要抑制中国的发展。这可能是我们明年对外经济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