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2月19日,持续了13天的国际气候谈判画上了一个有气无力的句号:通过了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至此,2009年的国际大型会议基本结束。
回首2009,与资源、环境、气候相关的重大国际会议的主题仍然是两个词:竞争与合作。在无休止的竞争与合作中,有一些词语成了全球各国和各大会议的“兴奋点”,本文就盘点一下这些“兴奋点”。
“兴奋点”一:节约水资源
全球将在20年内陷入“水资源破产”的困境。
这是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出来的惊人之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2月1日落下帷幕。
至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价格都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水资源也经常被浪费或过度使用。因此此次论坛的一份报告说,在未来,全球若是继续运用像过去一样的方式来管理水资源的话,整个经济将会陷入崩溃。
由于能源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因此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水的消耗量也会跟着上升。目前在美国和欧盟,能源生产所消耗的水量占消耗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9%和31%,而饮用水只占了3%。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能源生产的需水量预计将增长165%,欧盟的增长率预计也将高达130%。这将对农业需水量造成极大压力。
报告指出,到了2100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的大多数冰川将会完全融解,但冰川融解所提供的水也只够20亿人使用。水源争夺战预计会在未来的20年内变得更为激烈。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水源供应短缺的问题是广泛的,并且具有系统性,因此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应该采取合作方式。出席该论坛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焦虑。雀巢集团主席布拉贝克说,依目前的条件和水资源的管理方式来看,人们耗尽水的速度将比耗尽燃油的速度还快。百事可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努伊则表示,要适当并持续地改善这种局势,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各国政府、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努力。
3月22日闭幕的为期7天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继续了保护水资源的议题。
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论坛发表的相关文件呼吁世界各国紧急采取共同水资源管理措施,通过合作与对话方式解决水资源争端,以推动世界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本届论坛着重在从政治层面上解决世界水问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论坛上正式发表的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强调,解决水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各国政府应紧急行动起来。报告指出,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超过40个。水问题的不断恶化不仅将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将进一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报告为各国政府在水资源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向世界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
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峰会上强调,解决水危机不仅要靠技术支持,而且更应该得到政治方面的绝对关注。峰会发表的倡议书呼吁,各国政府应在水资源管理问题上采取紧急措施,切实履行水资源的国际承诺,紧急出台合理有效的水资源政策和战略,并进行相关组织和财政机制改革。同时,各国应通过对话和合作的方式解决跨界水问题,共同享有水资源,从而实现地区繁荣与稳定。
“兴奋点”二: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比率,是许多国家近年来的追求。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份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将清洁能源政策和投资,作为政府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
该报告称:“这一刺激计划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够同时提高我们解决未来气候危机的能力。短视的经济刺激方案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让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十年内依然主要依赖化石燃料。”
发展清洁能源也是世界各国今年在筹备来年的“大聚会”——世博会的时候的着眼点。
目前,世博会正在筹备当中,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参与。在这些参展国家的场馆中,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让同一个角色唱起了“主角”,这个“主角”就是新能源。参展的很多国家的国家馆也在充分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布展。
印度馆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学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日本国家馆则使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银白色的日本展馆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大穹顶,宛如一座太空堡垒,其实,这是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这让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
世博会组织者在各场馆房屋的屋顶甚至走廊上面都装了太阳能收集系统。假如你住在楼房的顶层,夏天屋子里一般都会很热。但是如果顶上有一层太阳能板,既降低温度,还能发电。用了装有遮阳棚太阳能后,温度可以相差15摄氏度。这些装置既带来夏日中的清凉,又给园区和城市送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此次上海世博会大量使用新能源车,是新能源车成为日常用车的一次“预演”。上汽集团将为世博园区提供1000辆新能源车,其中500辆混合动力车将在园区外使用,另外500辆超越混合动力概念、面向未来市场的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将在世博园区展示“零排放”的魅力。
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利用领域也不短有好消息传出。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5月17日说,澳大利亚计划建造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预计耗资超过14亿澳元(约合10.5亿美元)。陆克文说,借助这样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澳大利亚将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太阳能能源网络,澳大利亚也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国家。澳大利亚政府已出台一项计划投入46.5亿澳元(34.8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倡议,这座世界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就属于这一计划内容。
7月13日,以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为首的12家大公司在德国慕尼黑签署合作意向书,决定成立沙漠技术工业倡议公司,投资约4000亿欧元(1欧元约合9.55元人民币),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产生太阳能,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项目。12家公司计划将于今年10月前成立这一公司,并于3年内完成可行性计划,到2050年满足欧洲所需能源的15%。
“兴奋点”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今年,温室气体不断惹祸。
欧洲航天局4月7日发表公报说,该机构获得的最新卫星图片显示,连接威尔金斯冰架与南极洲两个岛屿的一座40公里长的冰桥在最窄的部分出现了500米宽的断裂。伸入海中20多米的威尔金斯冰桥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融化。英国和荷兰研究人员5月14日公布研究报告说,如果南极西部冰原坍塌,全球海平面可能会在数百年内平均上升约3.3米。尽管该数据低于一些科学家此前的预计,但对一些沿海国家来说,仍会造成巨大威胁。
绿色和平组织在6月22日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变化论坛第三次预备会议开幕当天向与会的八国集团代表发出呼吁,希望八国集团成员担负起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并签署有实质内容的相关协议。这位协调员说,八国集团成员总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约13%,然而近一半的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自这8个国家。为期两天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变化论坛第三次预备会议在墨西哥莫雷洛斯州首府库埃纳瓦卡开幕,各国环境部门官员讨论如何在今年1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一项新的全球气候议定书,为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安排。
6月26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落下帷幕的第九届欧盟“绿色周”活动,围绕“气候变化:行动与应对”的主题,探讨在欧盟和世界范围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迎接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事务的委员斯塔夫罗斯·季马斯在开幕致辞中说:“毫无疑问,2009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我们要在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国际气候变化新协议,以便采取有效的国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新协议将决定着我们地球的未来。”
这几次会议都对12月份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寄予厚望。那么,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让他们满意吗?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2月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了记者会,介绍了谈判进展情况。潘基文承认,过去13天的谈判相当复杂,也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仍然强调,本次大会是“极端重要的开始”。他表示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这一点。潘基文说,他在过去24小时里没有睡,也没有好好吃顿饭。
12月18日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今天,我们终于在哥本哈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齐聚一堂探讨他们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不过,奥巴马所说的“历史性突破”并不是此次大会通过的成果文件,而是美国与几十个国家签署的一份协议。该协议只是再次表达了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愿望,并没有规定各国需承担的具体减排责任与实施办法,甚至也没有说明它将在什么时候被发展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许多期待《哥本哈根协议》成为条约的国家对这一协议大失所望,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只能勉强接受,欧盟主席巴罗佐则表示,协议明显低于欧盟的目标。
“国际地球之友”组织主席巴希则说,哥本哈根峰会是“悲惨的失败”。他说:“气候急剧恶化,富国拖延行动已迫使世界最穷困的人们陷入饥饿、苦难甚至死亡,这个灾难性结果完全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美国重要生态保护团体“塞拉俱乐部”也表示,美国参议院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他们至今尚未批准奥巴马支持的减排法案。
“77国集团”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代表卢蒙巴·迪亚平认为,这份最终文件草案并不是通过“民主的程序”得出的,并且仅仅是一些国家达成的协议,并没有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他谴责美国及主办国丹麦践踏穷国权利。(青 峰)
[责任编辑:Jack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