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广东经济已出现较强劲复苏势头
发布时间:2009-12-9 17:48:14
 
文章内容

但是,结构调整谈何容易?它直接牵动老百姓的利益,别的不说,老百姓的房子租不出去了,招来的粗放型企业被要求转型或者转移,村集体经济受到损害又影响村民收入……即便不是骂声一片也有很多怨言:“好不容易我们把外资引进来,现在你们又要调整它!”

“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4个“忍”字表达了结构调整的坚定决心。一年过去,情况开始向好。一年来很少面对媒体的刘志庚,终于愿意和记者坐在一起侃侃而谈,这似乎本身就说明了东莞形势的变迁。“经济企稳回升,产业优化好转。”这是他的评价。

今年前10个月,东莞市实现生产总值3066.21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全年GDP增长将达到5.3%,人均GDP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2.78亿元,下降10.3%,降幅比年初收窄13.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445.2亿美元,下降20.4%,降幅比年初收窄3.8个百分点。

最令东莞欣慰的并不是这组数据,“关键是这次难得的结构调整的机会。”采访中,刘志庚多次提到这句话。

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需不足,这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造成很大冲击。堤内损失堤外补,外需不足内需补。转身向内,成为沿海省份的共同选择。

很多人一定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曾演绎广货“威水史”(粤语,意即“光辉史”)。今年4月,“广东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启动。新一轮的“广货北上”,头8个月就“吸金”4610亿元。今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飞赴南宁、长沙,启动广东产品的广西行和湖南行,亲自为“广货北上”吆喝。

“广货北上”还有一个背景:全国过剩生产能力占GDP的比重是8%,广东则已经达到25%,为全国最高。消化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倒逼多年来走遍全球的“广东制造”在国内市场找到新的出路。

“我们计划从现在的150家店面发展到200家。国内有稳定的市场,家门口的生意应该要先做好,因为这本身就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广东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国强说。

结构调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宜之计;不是政府“要我调”,而是企业“我要调”。

加快结构调整,广东省做好“加减乘除”:利用招商引资“杠杆”作用,延伸产业链招商和深度招商,将招商引资提升到招商引智、挑商选资的水平,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法”;高端引进来了,再努力把低端转出去,这就是减法;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广东更看重自主创新的“乘法”倍增效应;而“除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负担,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合力推动下,各地企业转型升级自觉性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金钥匙”

国际金融危机寒流来袭之际,正值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之时。

越是困难,越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解放思想被再次提起……

坚定不移进行更大纵深、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为应对危机冲击赢得主动。

走出广州白云机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大大小小的接站牌,接车展的、接项目论证的、接招商恳谈的……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最先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广东,经济已经出现较强劲的复苏势头。

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金钥匙”。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说,应对这次经济危机冲击,再一次让人们看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先导。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改革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围绕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一系列配套改革相继推出,广(州)佛(山)同城化加速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加速融合,城市发展释放出新的能量。

观念转变的背后是改革。2009年,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大部制改革,精简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广东顺德,3天砍掉了2/3的党政机构。顺德806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工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用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的话说:“人大衫小”。落后的体制管理先进的生产力,肯定不行。

似乎是一夜之间,部门就没了,局长就没了。但事实上只是事权的整合和平移,人随事走,砍掉的是内耗,砍出来的是效率。

行政审批权能放则放,审批环节精简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行政部门从“管理脚下”变“服务天下”,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保证了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贯彻落实。

“审批速度快了,以前一两个星期办的事情,现在只要两三天,政务环境改善,营商环境变好,企业也愿意追加投资。”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溪说。

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不断深化和健全,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金融危机寒流来袭,人们更加紧迫地感受到统筹发展须臾不可偏废。各地正在加速深化和完善统筹发展的机制。

何学文,这位来自粤北山区清新县的农村青年没想到,自己会当上东莞市的团委副书记。

东莞户籍人口170万人,而外来务工人员1000万人。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已多年扎根东莞,成为这座城市中的一员。只有这些人的感情真正融入东莞,才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持久的繁荣。“新东莞人”必然要有新地位,城市管理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区域统筹规划,换挡提速。广东正在大力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2012年前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连通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构架。于是,在珠三角,更加紧密的都市圈亮丽登场: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和珠海—中山—江门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整合、集聚区域内优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广东经济已出现较强劲复苏势头
  • ·广东经济企稳回升 外经贸出现积极迹象
  • ·[图文]沪指收复3000点关 中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
  • ·广东经济发展形式严峻 1至8月万户企业亏损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